
亦作“ 連理盃 ”。舊時結婚,新夫婦合飲之杯。喻結為夫妻或夫婦情好。 晉 楊方 《合歡詩》之一:“食共并根穗,飲共連理杯。” 隋 江總 《雜曲》之三:“未眠解著同心結,欲醉那堪連理杯。” 唐 顧況 《棄婦詞》:“悔傾連理盃,虛作同心結。” 明 何景明 《種瓠詞》:“願為連理杯,長以奉君歡。”
見“ 連理杯 ”。
“連理杯”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主要用于描述夫妻之間的深厚情感與親密關系。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舊時婚禮中新人共飲的一對相連酒杯,象征夫妻結合後如連理枝般密不可分,寓意恩愛和諧。
文化象征與用法
曆史記載與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南北朝文獻,隋唐時期沿用,并逐漸成為固定表達。其結構“連理”取自“連理枝”(自然中兩樹枝幹相連的現象),結合“杯”的共飲功能,強化了夫妻一體的概念。
現代意義
如今“連理杯”更多作為傳統文化符號,出現在婚俗或文學創作中,強調婚姻的忠貞與情感交融,但實際使用頻率較低。
總結來看,“連理杯”通過器物與儀式的結合,生動傳遞了中國傳統婚姻觀中對和諧、長久的追求。
連理杯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文化藝術品,主要用于婚禮儀式中。它象征着兩個人的聯結,寓意着婚姻的美好和和諧。
連理杯的拆分部首是辶(pronounced as chuò),也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字,表示走的意思。連理杯的總筆畫數為12。
連理杯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化。在古代,植物世界中經常有兩棵樹相互交織在一起的情況,這被看作是婚姻的象征。為了表達這種意義,連理杯應運而生。
連理杯的繁體字是連理盃。
在古代,連理杯的漢字寫法為連理盃,其中“連”字的下半部分寫作“冤”,表示兩者相連的狀态。“盃”字由辶和巾組成,意味着兩個人之間的聯結。
1. 在婚禮上,新郎新娘手持連理杯,象征着他們之間的愛情和忠誠。
2. 每個結婚紀念日,他們都會将連理杯拿出來喝一杯美酒,來慶祝他們的幸福生活。
連理杯沒有常見的組詞形式。
彩帶杯、雙杯、雙喜杯
單身杯、獨立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