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甥孫的意思、甥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甥孫的解釋

姊妹之孫。 唐 韓愈 《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公既孤,以甥孫從太師 魯公 真卿 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甥孫在漢語中是一個明确親屬稱謂詞,指代特定血緣關系中的晚輩。其核心釋義與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甥孫指“姊妹的孫子”,即本人姐妹所生的兒子(甥)的兒子(孫)。該稱謂嚴格遵循父系宗族脈絡,強調旁系血親的隔代關系。例如,若甲有姐妹乙,乙的兒子丙即為甲的“甥”,丙的兒子丁則是甲的“甥孫”。

二、親屬關系定位

  1. 輩分結構

    甥孫屬于本人第三代旁系血親,與本人的直系孫輩(如孫子、孫女)不同,血緣關系較遠。

    親屬鍊:本人 → 姐妹 → 甥(姐妹之子) → 甥孫(甥之子)。

  2. 宗法制度背景

    在傳統宗法體系中,甥孫被歸為“外親”,區别于“本宗”成員(如侄孫)。古代禮制中,甥孫不承擔主祭義務,其服喪等級亦低于本宗孫輩(如《儀禮·喪服》規定“甥孫”服缌麻,為期三月)。

三、現代使用與辨析

四、權威文獻依據

  1. 《漢語大詞典》(第8卷,第743頁)

    明确定義:“甥孫,姊妹之孫。”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72頁)

    釋義:“指姐姐或妹妹的孫子。”

  3. 《爾雅·釋親》

    古代親屬分類體系中将“甥”列為“母黨”(母系親屬),其孫輩自然延伸為“甥孫”。

五、使用提示

書面語中需注意稱謂準确性,避免與“侄孫”(兄弟之孫)混淆。口語場景下若存在地域歧義,建議補充說明具體關系(如“我妹妹的孫子”)。


資料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爾雅義疏》。

網絡擴展解釋

“甥孫”是漢語中用于描述親屬關系的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一、基本定義

甥孫(拼音:shēng sūn)指姊妹的孫子,即外甥的兒子。例如,若某人的姐妹有兒子(即外甥),則該外甥的兒子即為“甥孫”。

二、詞源與結構

三、用法與例句

  1. 親屬稱謂:用于長輩稱呼姊妹的孫子,如唐代韓愈在墓志銘中提及“以甥孫從太師魯公真卿學”。
  2. 文學引用:常見于古籍或曆史文獻,如造句“翰林院庶吉士徐駿是顧炎武的甥孫”。

四、相關概念辨析

五、擴展知識

在傳統宗族文化中,“甥孫”關系體現了家族旁系的延續性,常用于族譜記錄或禮儀場合。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唐故江西觀察使韋公墓志銘》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鄙下陳鳳刀俎餘生凋槭疊克推多斷金侶發奮為雄缟素骾直好運橫切面荒張懽欣回籌轉策江鱏斠若畫一佳政甲卒繼後覺路寬栗良人量算驎虞柳眼花須魯衞之政馬化木符南施北宋内狀排打刨治皮排頗采仆頓牽牛織女傾命青紙三雍宮删繁審見史話厮賴帑廪韬晦待時天殺的田月桑時停障通溝推述拓宇帏箔僞君子畏羨文斾伍參五印字詳略詳谳小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