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婚時女家親屬送新娘到男家。《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 劉四媽 就做大媒送親, 朱重 與 花魁娘子 花燭洞房,歡喜無限。”《儒林外史》第二六回:“﹝ 王太太 ﹞想着一初到 王 府上,才滿了月,就替大女兒送親,送到 孫鄉紳 家。” 胡樸安 《中華全國風俗志·江蘇·六合之婚禮》:“是夕,婿家延請親友,先輿往女家,曰迎親;女家亦延親族,隨輿至婿家,曰送親。”
送親是中國傳統婚嫁習俗中的重要環節,指新娘出嫁時由女方親屬護送其至男方家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與象征意義
送親是婚禮中女方家人将新娘送至男方家的儀式,象征新娘從原生家庭過渡到新家庭,也代表兩個家族的聯結。部分地區會攜帶“離娘肉”等物品,表達對娘家的感恩。
送親人員選擇
通常由新娘的男性親屬擔任,如舅父、叔伯、兄弟或堂/表兄弟,且需為“全活人”(即配偶健在、家庭完整者)。禁忌包括寡婦、孕婦不宜參與,部分地區要求送親人數為雙數以圖吉利。
流程與禮儀規範
文化内涵
該習俗不僅體現家族對新娘的支持,也通過儀式強化婚姻的莊重性。古時送親還有“為新娘撐腰”的寓意,确保其在婆家獲得尊重。
若需了解特定地區習俗差異,可參考民俗研究資料或權威婚俗網站(如、3、4)。
「送親」是一個常見的漢語詞語,指的是将親屬或朋友送到遠離自己的地方,通常是為了出嫁、參軍或遷居等原因。
「送親」這個詞由「送」和「親」兩個字組成。其中,「送」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9;「親」的部首是「亠」,筆畫數為4。
「送親」一詞的來源比較簡單明了,就是将一個人送走的意思加上與此人有親屬關系的意思組合而成。這個詞不再有繁體字形式,隻有簡體字。
在古時候,「送親」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仍然是由「送」和「親」兩個字組成,部首和筆畫也沒有改變。
1. 昨天我去車站送親戚上車。
2. 他決定前去送親友。
3. 她将要離開我們,我們全家前來送親。
1. 送行:指為向離去的人表示祝福而陪同至離開地點。
2. 送别:指在離别時為對方送行,表達離别時的祝願或感慨。
1. 送行
2. 送别
3. 送走
接親:指親屬或朋友來到自己的地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