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词:“绣衣半夜草符移,月明双桨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 準 ( 寇準 )初知 巴东 、 成安 二县,其治一以恩信,每期会赋役,未尝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揭县门,而百姓争赴之,无稽违者。”
(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后二年,御史、民曹交相趋,符移总领常平司,定以 善补 为直。”
“符移”是古代官府文书相关的术语,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官府文书的统称
指符、教、移、檄等官方文件的集合,主要用于传达政令、征调物资或人员。例如宋代寇準任地方官时,通过“符移”发布赋役通知,无需强制命令,百姓便主动配合。
跨机构行文的行为
特指向非直属上级或下级的官署发送文书。如《续资治通鉴》记载,宋代官员需通过“符移”与不同系统的部门(如御史、民曹)沟通事务。
历史背景
该词多见于宋代文献,如姜夔词中“绣衣半夜草符移”描绘了官员连夜起草文书的场景,侧面反映其行政职能。
总结
“符移”兼具名词(文书类型)和动词(跨机构行文)属性,是古代行政运作的重要载体。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用例,可参考《宋史》或《续资治通鉴》等史料。
《符移》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它的拆分部首为“⺡”和“⺽”,分别代表“心”和“手”的意思。
《符移》的字形来自于古时候的汉字拼音写法。在古代,人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思想和语言。根据古代记载,符号通常由心里的想法和手指的动作组成。因此,这个词意味着用手指移动符号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
由于《符移》是一个汉字词语,因此对应的繁体字为“符移”。和简体字不同,繁体字通常在字形结构或笔画上稍有不同,但它们的意思是相同的。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不同。在没有纸张和笔的时候,人们通常使用竹简或骨片作为写字的材料,而使用刀子或其他尖锐的工具进行刻字。
以下是《符移》的例句:
一些与《符移》相关的词语包括:符号、表达、刻字等。
与《符移》相对的词语可以是无法表达、沉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