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符移的意思、符移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符移的解释

(1).符教移檄等官府征调敕命文书的统称。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词:“绣衣半夜草符移,月明双桨归。”《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二年》:“ 準 ( 寇準 )初知 巴东 、 成安 二县,其治一以恩信,每期会赋役,未尝出符移,惟具乡里姓名揭县门,而百姓争赴之,无稽违者。”

(2).谓行文书于不相统属的官署。 宋 叶适 《夫人陈氏墓志铭》:“后二年,御史、民曹交相趋,符移总领常平司,定以 善补 为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符移是古代官府行政文书的合称,包含符、移两种公文形式。符作为下行文书,主要用于上级机构向下级传达政令或指示,具有行政约束力,常见于军事调度、人事任免等场景,如《周礼·秋官》载"凡传达命令用符节"(《汉语大词典》)。移属平行文书,用于同级官署间的事务协调,侧重信息互通与协商,《文心雕龙》称"移者,易也,移风易俗,令往而民随者也",体现其沟通职能(汉典网)。

从构词法看,"符"取信验之义,本指竹制凭证,后衍化为公文载体;"移"含传递之意,《说文解字》释为"迁徙也",引申为文书传递(国学大师网)。二者在唐代形成固定搭配,敦煌出土的《唐律疏议》残卷中可见"诸事应奏而不奏,不应符移而符移者"的律文,反映其法律效力(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

现代研究中,符移制度被视为古代官僚体系运行的重要纽带。据《中国古代公文制度》考证,宋代符移已发展出固定格式,包含事由、条款、签署等要素,其运作机制对当代行政文书体系仍具借鉴价值(中国社会科学文库)。秦汉简牍中发现的《行书律》更揭示,符移传递有时效规定,延误者将受律法制裁,体现古代行政效率追求(简帛网)。

网络扩展解释

“符移”是古代官府文书相关的术语,具体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1. 官府文书的统称
    指符、教、移、檄等官方文件的集合,主要用于传达政令、征调物资或人员。例如宋代寇準任地方官时,通过“符移”发布赋役通知,无需强制命令,百姓便主动配合。

  2. 跨机构行文的行为
    特指向非直属上级或下级的官署发送文书。如《续资治通鉴》记载,宋代官员需通过“符移”与不同系统的部门(如御史、民曹)沟通事务。

历史背景
该词多见于宋代文献,如姜夔词中“绣衣半夜草符移”描绘了官员连夜起草文书的场景,侧面反映其行政职能。

总结
“符移”兼具名词(文书类型)和动词(跨机构行文)属性,是古代行政运作的重要载体。如需进一步考证具体用例,可参考《宋史》或《续资治通鉴》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八哥宝花拔寨本俸标序粃谬禀圣敝帚千金裁剸察晓趁赶抽地春瓮楚水巴山刺齿锉折打摆子大味打战战东郭贩夫皁隶法子肤受之訴钩头闺人虎校嘉惠降敕荐信嘉响浄理季叶涟漪躐冒卵覆鸟飞鸾渚牧渔逆计数判断句憉悙倾饮乞婆沙堂盛介圣明乐饰甲底兵筮史厮炒绥靖唐哉皇哉同貌土鼓托财文友忤触无偶想慕显扬霄光髇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