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頌的意思、説頌的詳細解釋
説頌的解釋
迎合稱頌。《晏子春秋·谏上八》:“臣聞明君望聖人而信其教,不聞聽讒佞以誅賞。今與左右相説頌也,曰:‘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耳矣!’”
詞語分解
- 説的解釋 説 ō 説 ì 説 è 均見“說”。 筆畫數:; 部首:言; 筆順編號:
- 頌的解釋 頌 (頌) ò 贊揚:頌揚。歌頌。頌詞。贊頌。頌古非今。 以頌揚為内容的文章或詩歌:祖國頌。青春頌。 祝願:祝頌。敬頌大安。 中國周代祭祀時用的舞曲,配曲的歌詞有些收在《詩經》裡面,分“周頌”、“魯頌
專業解析
“説頌”在漢語詞典中屬于較為罕見的複合詞,其核心意義需結合單字本義及曆史語境解析:
一、單字釋義
- 説(shuō):本義為陳述、解釋,《說文解字》釋為“說,釋也”,引申為言論、主張,如《論語·八佾》“成事不說”。
- 頌(sòng):原指祭祀時贊美神靈的言辭,《周禮》記載“頌,告德也”,後擴展為以詩文稱頌功德,如《詩經》中的“三頌”篇章。
二、複合詞解析
“説頌”可解作“以言辭傳述頌揚之事”,強調通過語言表達對人物或事件的贊美。其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文史通義》中提到“史家記事,或寓説頌于實錄”,指史書在記錄史實時隱含着褒貶評價。
三、文獻參考
- 字義溯源:《說文解字注》《古代漢語詞典》
- 用例考據:《詩經》《周禮》《文史通義》
網絡擴展解釋
“說頌”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迎合稱頌,常用于描述通過言語奉承或谄媚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為了讨好他人而刻意贊美、稱頌,帶有明顯的功利性或虛僞性。
- 語境:多用于古代君臣關系或上下級互動中,暗含對聽者的迎合态度。例如《晏子春秋》中提到的“與左右相説頌”,即臣子對君主的谄媚。
2.文獻出處
- 出自《晏子春秋·谏上八》:“今與左右相説頌也,曰:‘比死者勉為樂乎!吾安能為仁而愈黥民耳矣!’”
此句通過晏子之口,批評君主聽信讒言、縱容阿谀的行為,側面印證“說頌”的貶義色彩。
3.詞性分析
- 結構:複合動詞,“說”通“悅”,意為取悅;“頌”指頌揚,合指以稱頌的方式取悅他人。
- 近義詞:阿谀、谄媚、奉承。
- 反義詞:谏诤、直谏(如《晏子春秋》中強調的“明君”應采納直言)。
4.使用場景
- 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言文,現代漢語中較少直接使用,但可借喻類似行為。例如:“職場中若一味說頌上級,恐失獨立判斷。”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晏子春秋》原文或古漢語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爾汗布拉宮卬角桉樹白糧柏署柏席瘢胝保秘報應不爽蛂蟥彼己撥卷操坪蟾窟辰緯傳鈔春煙杜司勳鳳仙枌巷告止跟頭戲诟責孤高賀葛踝膝湖濱昏耗火風奸偷機捕官津津有味僸佅輯首峻卻闚測郎不郎秀不秀浪木連尹料貨靈室漏火廬山面目縷絡梅英摸拓皮草千端萬緒謙良旗旒虬髯期質紹介施診首縣爽闿斯羅替己邪不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