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患。 明 張居正 《送大曹長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彼襲芘而謬緻隆危,擁腫而誤收匠石,雖以徼福,實以賈盭。”
“隆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詳細解釋如下:
該詞多用于描述重大危機或隱患,常見于古文、學術研究或特定曆史事件分析中。若需進一步了解古代漢語詞彙的演變,可參考《漢典》等高權威性來源。
隆危是一個漢字詞彙,由“隆”和“危”兩個字組成。
“隆”的部首是阝,拼音為lóng,總計5個筆畫;“危”的部首是⺆,拼音為wēi,總計6個筆畫。
《隆危》最早出現于古代雜劇《霸王别姬》中,形容戰争、國家、政權等形勢的興衰。
繁體字是「隆危」。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但“隆危”在古代的寫法與現在并沒有太大的區别。
1. 國家安危在于政府的決策和領導,關系到全體人民的福祉。
2. 身處隆危之時,我們必須團結一緻,共同應對挑戰。
1. 隆起:形容山勢、建築物等高聳而起。
2. 危機:指出現緊急情況和危險局面。
3. 隆重:表示重要的、盛大的。
4. 危害:表示對人、事物的威脅和傷害。
1. 隆重:莊重、盛大。
2. 危險:危急、危機。
3. 興衰:興盛、衰敗。
1. 安定:平穩、安甯。
2. 平庸:平凡、普通。
3. 興旺:繁榮、昌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