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青年救國會的意思、青年救國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青年救國會的解釋

抗日戰争期間在革命根據地建立的團結青年抗日救國的群衆組織。任務是,在中國共6*6*黨領導下,宣傳抗日救國,動員青年參軍參戰,進行生産運動等。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青年救國會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青年救國會(簡稱“青救會”)是抗日戰争期間中國共産黨在革命根據地建立的青年抗日救國群衆組織,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青年救國會是1936年後由共青團改造而來的非黨青年組織,旨在廣泛團結各階層青年參與抗日救國運動。其名稱由“青年”“救國”“會”組成,核心含義是動員青年力量挽救國家命運。

二、成立背景

  1. 組織改造:1936年11月,中共中央發布《關于青年工作的決定》,将共青團由先進青年組織改造為抗日青年群衆組織,以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需求。
  2. 地域發展:首先在西北根據地試點,1937年4月召開西北青年第一次救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西青救),成為全國青年抗日團體的領導機關。

三、主要任務

  1. 動員參戰:組織青年參軍、組建武裝力量(如“青抗先”“青年遊擊小組”),配合正規軍開展遊擊戰。
  2. 生産建設:在根據地參與生産運動、民主政權建設和文化建設(如識字班、劇團),促進根據地發展。
  3. 宣傳教育:宣傳抗日救國思想,培養青年幹部,如安吳青訓班和毛澤東青幹校。

四、曆史影響

  1. 抗日貢獻:青年成為根據地政權的重要力量。例如,晉察冀根據地青年占縣級參議員37.8%,在遊擊戰中發揮生力軍作用。
  2. 毛澤東評價:1939年毛澤東在《青年運動的方向》中高度評價青救會工作,稱青年是“抗日戰争的生力軍”。

五、擴展信息

至1937年4月,西北根據地青救會員從2萬團員發展為16萬會員,成為抗日青年統一戰線的核心組織。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來源如團史資料及毛澤東相關論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青年救國會》的意義

《青年救國會》是一個名詞短語,它表示一個組織或團體,旨在幫助救國。這個詞常常用來描述年輕人積極參與國家建設和發展的活動。

拆分部首和筆畫

《青年救國會》這個詞可以分成三個部分:青、年、救。它們的部首分别是青(靑)、年(幹)、救(攴)。在漢字筆畫方面,青由8畫組成,年由5畫組成,救由4畫組成。

來源及用法

《青年救國會》一詞最早出現在近代中國,旨在鼓勵年輕人團結一緻,共同努力為國家的繁榮和發展做貢獻。這個詞常常用于命名青年組織或團體,以表達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繁體及古時漢字寫法

《青年救國會》的繁體字為「青年救國會」。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國」的寫法為「囯」。

例句

1. 我們要加入《青年救國會》,為祖國的未來奮鬥。

2. 他在大學期間組織了一個《青年救國會》,緻力于推動社會進步。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青年、救國、國會

近義詞:青年救國社、青年救國團、青年志願者組織、青年愛國者會

反義詞:青年離國會、青年懶散會、青年冷漠會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