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别體的意思、别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别體的解釋

(1) [a variant form of a Chinese character]∶書法上指從舊字體變出來的新字體

(2) [complicated variant]∶漢字的異體

詳細解釋

(1).變體。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别體也。”《南史·劉孝綽傳》:“兼善草隸,自以書似父,乃變為别體。” 宋 葉夢得 《石林詩話》卷上:“此篇雖主意在立别體,然亦自不失為佳製也。” 清 金農 《新編拙詩四卷手自鈔錄付女兒收藏雜題》詩之一:“聖代空嗟骨相癯,常裁别體闢榛蕪。”

(2).字的異體。 清 畢沅 《中州金石記》卷一:“此文‘鯀’作‘鮌’,‘眂’從‘氐’,‘條’從‘彳’,俱别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别體是漢語文字學術語,指漢字在演變或使用過程中産生的、與标準字形(正體)存在差異但音義相同的書寫形式。其核心特征包括:

  1. 字形差異

    在筆畫、部件組合或結構布局上與正體字不同,例如「⿱艹冖車」(别體)與「軍」(正體)的構形區别,或「峯」作為「峰」的别體(上下結構互換)。

  2. 功能等同

    别體與正體在特定曆史時期或語境中具有完全相同的音義功能,如「綫」與「線」均表示"絲線",《說文解字》将二者視為同字異形。

  3. 非官方規範性

    區别于官方認定的正體字,别體多為民間約定俗成的變體,如碑刻、手寫中的簡化或異構字形。清代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指出:「凡言别體者,皆非正字也」。

學術分類依據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将别體定義為「異體字的一種」,強調其與正體的并存關系。文字學研究中,别體需滿足三要素: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别體」詞條(上海辭書出版社)

    http://www.hydcd.com/cd/htm15/221329.htm

  2.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注,中華書局2013年版)

    https://www.zhbc.com.cn/bookinfo/3/3239.html

網絡擴展解釋

“别體”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主要涵蓋文字學和書法領域,以下分點解釋:

1.書法中的新字體

2.漢字的異體字

3.文學或文體的變體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書法案例或異體字例證,可參考古籍《文心雕龍》《石林詩話》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跋前疐後鞭拊並馳曹洞箠笞吹糖人啜誘淡泊明志膽大于身德令燈龛東不識噩兆風車敢子是關報海鳥憨氣鶴阙槐瘿結袂揭條噤口捲舌金印紫绶禁重臼杵舉家開明獸冷背蠡荠律格律儀幂曆内隸霈宥七錄情盡橋清脩确确實實饒美仁善鱬鰗魚睿日三角髻山珍海胥唼咂麝枕司職吏宋景詩素雉通譯頭號豚耳土芝陷落計中賢相小鈔銷暑析伐惜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