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迦嚧香的意思、阿迦嚧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迦嚧香的解釋

沉香的别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一·沉香》﹝釋名﹞:“沉水香,蜜香……《南越志》言 交州 人稱為蜜香,謂其氣如蜜脾也。梵書名阿迦嚧香。”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沉香樹類椿,細枝緊實未爛者為青桂,黑堅沉水者為沉香……不沉者為黃香, 交州 人謂之蜜香,佛經謂之阿迦爐香。”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迦嚧香是漢語中的佛教梵語音譯詞,原指沉香屬植物制成的香料。該詞源自古印度梵語"agaru",在佛教經典《一切經音義》中被記載為"阿迦嚧",特指沉香木經年結香形成的芳香物質。根據唐代慧琳法師《一切經音義》卷四十二記載:"阿迦嚧香,梵語也,此雲沉香",明确指出該詞為沉香在梵文中的音譯名稱。

宋代法雲法師編撰的《翻譯名義集》卷三記載,阿迦嚧香位列"五香"之首,是佛教儀軌中重要的供佛香料。其香氣特征被描述為"清而不浮,郁而不烈",具有安神助禅的功用,常見于佛前供奉和禅修環境。現代植物學研究證實,該香料來源于瑞香科沉香屬樹木受真菌感染後分泌的樹脂化木質,主要分布于東南亞熱帶地區。

在佛教典籍中,阿迦嚧香常與栴檀香、龍腦香等并稱。唐代玄應《衆經音義》卷二十強調該香料的宗教象征意義:"此香能通聖凡界,為六種供養之一"。當代《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将其歸入佛教物質文化研究範疇,指出其在漢傳佛教儀軌中的持續使用已超過千年。

網絡擴展解釋

“阿迦嚧香”是一個源自梵文的漢語詞彙,主要用于佛教經典或古代文獻中,指代沉香。以下是詳細解釋:

  1. 詞義與發音
    該詞讀音為ā jiā lú xiāng,是沉香的别稱。沉香作為一種名貴香料,因木質密度高能沉水而得名,其香氣被形容如蜜般醇厚,故也被稱為“蜜香”。

  2. 詞源與文獻記載

    • 梵文名稱:源于梵語音譯,體現了沉香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 《本草綱目》記載:明代李時珍在書中提到“梵書名阿迦嚧香”,并描述沉香的氣味特點及産地(如交州,今越南北部)。
    • 《五雜俎》補充:謝肇淛進一步說明沉香樹形态及不同品質的分類(如青桂、黃香等)。
  3. 其他相關名稱
    沉香在不同文獻或地區還有“沉水香”“蜜香”等稱呼,均與其物理特性或香氣有關。

擴展說明
沉香不僅是香料,也是中藥材,具有理氣、止痛等功效。其文化價值在佛教儀式、文人雅集中尤為突出,常被用于禮佛或營造清雅環境。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或植物學考據,可參考《本草綱目》原文或佛教經典。

别人正在浏覽...

敗草班治镖客瀕臨博臨長袍朝向錘打出鐩大戛帝居獨聞翻身仗蚡缊負寃趕不上趟,趕不上趟兒隔音符號瑰碩橫彴鴻漸于幹劃粥割齑混同僭異借條積露為波禁駐卡白伉倨澇害兩報一刊連錢骢林箫理賠栌栱買櫂内耗牌面館千瘡百痍欠陪遷易齊慄羣厲三屍繩絡霜暑殊翁四監堂除桃萼鐵網珊瑚亭曆童戀同門友橐土腕骨晚學生汙卑五殺鲑珍席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