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齋慄。 唐 元稹 《崔蔇檢校都官員外郎兼侍禦史制》:“先帝賚于以保衡者,惟司空 度 。 度 亦齊慄祇畏,不自滿大。”
“齊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恭敬、謹慎、莊重的态度或狀态。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文獻的詳細解釋:
恭敬謹慎
“齊”通“齋”,指齋戒時的肅敬;“慄”通“栗”,意為戰栗、敬畏。合指内心敬畏而外表莊重的儀态。
《漢語大詞典》:形容肅敬戒懼之貌。
《說文解字注》:“慄,懼也”,引申為因敬畏而謹慎。
莊重肅穆
多用于描述祭祀、典禮等場合的嚴肅氛圍,強調行為舉止合乎禮法。
《詩經·小雅·楚茨》:“執爨踖踖,為俎孔碩,或燔或炙。君婦莫莫,為豆孔庶。”鄭玄箋:“莫莫,言齊慄也。”
《詩經》
《小雅·楚茨》中通過“齊慄”描寫祭祀時主婦的恭謹神态,體現周代禮制對儀容的要求。
來源:《毛詩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禮記》
《玉藻》篇載:“君子之容舒遲,見所尊者齊慄”,強調面對尊長時應保持敬畏之态。
來源:《禮記集解》(孫希旦撰,中華書局)。
《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748頁)
“齊慄:莊敬,戒懼。”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
《故訓彙纂》(商務印書館)
引清代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慄,懼也……引申為敬謹之義,如‘齊慄’。”
參考文獻原文鍊接(需替換為有效來源):
(注:實際引用時需确保鍊接有效,此處為示例格式。)
“齊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多寫作“齊栗”,其含義與“齋慄”相通,表示恭敬、謹慎的态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齊”通“齋”,指莊重肅穆;“慄”通“栗”,意為戰栗、敬畏。組合後形容人因敬畏而表現出的嚴肅恭謹狀态,常見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臣子或祭祀時的儀态。
古籍例證
字形說明
現代多寫作“齊栗”,但古籍中“慄”與“栗”常互通,如唐代元稹文中用“齊慄”表示同樣的含義。
建議:若需深入理解該詞,可結合《尚書·大禹谟》中“夔夔齋慄”的典故,進一步體會其“敬畏不安”的語境内涵。
哀毀骨立鼻環敝衣糲食慚忝陳紅黨歌登高去梯底墊都門對轍兒附試改試幹屍洪茂黃藕冠混紡護視戛戛獨造假埋簡出繭衣角觝戲繳稅笄年開外虧欠老頭子良窳廉靖僚仆淋漓琉璃燈柳灣盲目樂觀昧私苗父齧缺破結破死忘生乾俸謙雅棄材請止窮州蘧車三竿散音盛兵生成笙歌食租耍令殊器隨陽雁騰蹶統馭蝄像僞言箱筥小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