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槁的意思、席槁的詳細解釋
席槁的解釋
席藁。藁,指用禾稈編成的席子。坐卧藁上是古人請罪的一種方式,因以指請罪。
詞語分解
- 席的解釋 席 í 用草或葦子編成的成片的東西,古人用以坐、卧,現通常用來鋪床或炕等:席子。草席。葦席。竹席。涼席。席地而坐。席卷(僴 )。 座位:席位。席次。出席。列席。 酒筵,成桌的飯菜:筵席。宴席。酒席。
- 槁的解釋 槁 ǎ 枯幹:槁木。枯槁。槁悴。槁木死灰(喻心情冷漠,對一切事情無動于衷)。 古同“藁”,草。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席槁”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用禾稈編織的席子。古人通過坐卧在這種粗糙的席子上,表達請罪的誠意或居喪的禮節。
- 結構:“席”為半包圍結構,指席子;“槁”通“藁”(gǎo),意為禾稈,左右結構。
2.文化背景
- 請罪用途:古代臣子或犯錯者以“席槁”為坐具,象征自我懲罰。例如《史記·範雎蔡澤列傳》記載:“應侯席槁請罪”。
- 居喪禮節:部分文獻提到,席槁也用于守喪期間,體現對逝者的哀悼。
3.文學引用
- 宋代洪邁詩句:“新席槁梧香更滑”,此處“槁梧”可能代指席槁的材質,側面反映其日常或文學化用途。
4.讀音與注音
“席槁”既是一種具體器物(禾稈席),也承載了古代禮儀文化中的象征意義,常見于請罪或喪禮場景。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史記》《漢典》等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席槁》的意思
《席槁》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有着寓意深遠的含義。席槁可以指代一個人的名字,也可以表示一種狀态或情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席字的部首是廣(土),席字的總筆畫為10。
槁字的部首是木,槁字的總筆畫為13。
來源和用法
席槁這個詞語最初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多用于形容人的悲傷、失落和滄桑。席槁一詞往往帶有濃厚的詩意,用來表達内心深處的痛苦和無奈,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環境的凄涼和荒涼。
繁體字
《席槁》的繁體字為「蓆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席槁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的時代和書寫風格,席字和槁字的形狀可能會有細微的變化。
例句
他的心情如同席槁的枯葉,落寞而凋敝。
這個廢棄的建築物已經變得席槁而荒涼。
組詞
席帽、斷槁、落寞、枯葉
近義詞
凄涼、悲傷、落寞、荒涼
反義詞
歡欣、喜悅、繁榮、興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