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無功受祿。多用于自謙。 唐 杜荀鶴 《自叙》詩:“寧為宇宙閒吟客,怕作乾坤竊祿人。” 宋 曾鞏 《高陽池》詩:“獨慚曠達意,竊祿誠已卑。” 宋 司馬光 《酬胡侍講先生見寄》詩:“賤生偶承乏,竊祿聊自庇。”
“竊祿”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用于自謙語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指“無功受祿”,即沒有功勞卻享受俸祿或地位,帶有自我貶低的謙遜色彩。
“竊祿”是典型的謙辭,反映了古代文人對自身社會角色的反思。其核心在于強調“無功”與“受祿”的矛盾,既可用于文學表達,也體現了傳統道德中的自省意識。
《竊祿》是指非法獲取他人薪水、福利或財物的行為,通常用來描述貪污、受賄、盜竊等行為。
《竊祿》的拆分部首為穴部(穴是突然的意思)和禾部(禾是稻谷的意思),拆分後的筆畫數為10畫。
《竊祿》一詞陸續出現于先秦時期的文獻中。在古代,官員的工資多由公家發放,有些不法之徒便會利用職務之便,虛報公款,然後将多餘的錢財據為己有,這種行為被稱作竊祿。
《竊祿》的繁體字為「竊祿」。
在古時候,「竊祿」一詞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略有不同,其中「竊」的下部用了「竹」的旁邊,表示突然躍起;「祿」的上方是「示」字,表示福分的具體表現。
他因涉嫌竊祿被警方逮捕。
1. 竊取:偷取他人財物
2. 周轉:将竊來的財物變現
3. 腐敗:指官員貪污受賄等不正當行為
1. 盜取:偷盜財物
2. 貪污:利用職務之便非法獲取財物
3. 受賄:接受他人賄賂
正當:合法的、正派的
公正:公平、公正的
誠信:守信用、正直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