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托邦的意思、烏托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托邦的解釋

[Utopia] 本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Thomas More)所著書名的簡稱。作者在書裡描寫了他所想像的沒有階級的幸福社會,并把這種社會叫做“烏托邦”,意即沒有的地方。後來就用烏托邦指不能實現的理想

詳細解釋

理想中最美好的國家。本為 英國 空想社會主義者 莫爾 (ThomasMore)所著書名。書裡描寫了他所想象的沒有階級的幸福社會。後泛指不能實現的空想境界。 胡適 《井田辨·答廖仲恺胡漢民先生的信》:“《周禮》一書,我起初隻承認他是 戰國 末年的一部大烏托邦。” ********* 《苦悶與認識》:“倘若希望有個現成的理想的環境,那是隻有到烏托邦去。”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烏托邦”是一個源自西方思想史的重要概念,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詞源與基本定義

“烏托邦”(Utopia)一詞由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在1516年的著作《烏托邦》中首次提出,原為希臘語“ou”(沒有)與“topos”(地方)的組合,字面意為“不存在的地方”。中文翻譯通過“烏”(虛無)、“托”(寄托)、“邦”(國家)三字,進一步強化了“空想國度”的意涵。

二、核心社會構想

在莫爾的設定中,烏托邦是一個公有制社會:

三、概念的延伸與演變

隨着時間推移,該詞衍生出兩層含義:

  1. 理想社會範式:指代人人平等、無壓迫的完美社會形态,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代名詞
  2. 現實批判符號:被用來形容無法實現的理想計劃,尤其在政治改革領域

四、現代語境中的擴展

當代使用中,烏托邦已突破傳統政治範疇:

五、思想史地位

作為人類最早的社會主義構想之一,烏托邦反映了16世紀歐洲對資本原始積累的抗議。盡管其空想性備受批評,但啟發了後世社會改革思潮,與“反烏托邦”概念共同構成人類對理想社會的辯證思考。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托邦的意思

烏托邦一詞源自于英文"Utopia",最早由英國人托馬斯·莫爾在1516年的一部小說《烏托邦》中提出。這個詞形容一種理想化、完美的社會或國家,通常是不存在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烏托邦的拆分部首為烏,并且總共有9畫。

來源

烏托邦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臘語中的"οὐ"(不)和"τόπος"(地方)兩個詞語的結合。它的本意是指一個不存在的地方,進一步引申為指一個理想或完美的社會狀态。

繁體

烏托邦的繁體字為烏托邦。

古時候漢字寫法

烏托邦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是烏托邦。

例句

他夢想着一種烏托邦般的社會,但現實卻讓他感到失望。

組詞

烏托邦思想、烏托邦小說、烏托邦社會

近義詞

理想社會、烏托邦式、烏托邦化

反義詞

現實社會、非烏托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