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纬的意思、符纬的详细解释
符纬的解释
符图谶纬之类典籍的统称。《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臣伏思:大 宋 之兴,虽协应符纬,而开基造次,根条未繁。”
词语分解
- 符的解释 符 ú 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虎符。符信。符节。 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 相合:符合。言行相符。 道士画的驱使鬼神的图形或线条:符咒。护身符。 古代称祥瑞的征兆:符瑞。符应(
- 纬的解释 纬 (緯) ě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横纱,编织物的横线,与“经”相对:纬线。纬纱。经纬。 地理学上指在地面上的与赤道平行的线:纬度。 东西的横路:纬陌。 行星的古称:纬星。 书名:古七纬(指中国汉代以神学
专业解析
符纬,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的谶纬之学。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阐释:
-
本义与核心概念:
- 符: 本指符节、符信,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调兵遣将或作为身份凭证的信物,通常一分为二,合之以验真伪。在谶纬语境中,“符”引申为上天降下的祥瑞征兆或预言性的图文,象征着天命所归、帝王受命的凭证,即“符命”、“符瑞”。例如,《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记载:“光武先在长安时同舍生彊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里的《赤伏符》即被视为刘秀应天命的凭证。
- 纬: 相对于“经”而言。本指织物的横线。在学术上,“纬”指假托孔子或古代圣贤之名,用神学观点附会、解释儒家经典(如《诗》、《书》、《礼》、《乐》、《易》、《春秋》)的著作,称为“纬书”。纬书内容多包含天人感应、阴阳五行、灾异祥瑞、预言未来等神秘学说。
- 符纬合称: 因此,“符纬”一词合指那些宣扬天命符瑞、预言吉凶祸福的谶语(即“符”或“谶”)和纬书(即“纬”)。它代表了汉代盛行的一种将神学迷信附会于儒家经典和政治现实的思想体系,核心在于通过神秘的预言和征兆来论证王朝更替、君主统治的合法性与必然性。如《隋书·经籍志一》在论述谶纬起源时提到:“起王莽好符命,光武以图谶兴,遂盛行于世。”
-
引申义与历史评价:
- 后世常用“符纬”泛指一切预言吉凶、宣扬天命的神秘学说和图谶。它成为汉代特定思想文化现象的代表。
- 在学术史上,“符纬”因其内容多荒诞不经、牵强附会,常受到正统儒家学者和史学家的批判。清代编纂《四库全书》时,对谶纬之学评价甚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经部·易类六》在论及相关书籍时指出:“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纬者经之支流,衍及旁义”,并认为后世此类书籍“大抵依托附会,不足深诘”。这反映了后世主流学术对符纬之学基本持否定态度,视其为迷信和伪学。
“符纬”主要指汉代兴起的、以谶语(符命、预言)和纬书(附会儒家经典的著作)为载体的神学政治学说,核心思想是通过神秘的天象、符瑞和预言来论证君权神授与王朝更替的合法性。它既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也因其内容的神秘性和非理性而受到后世批判。
参考来源:
-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中华书局点校本。
-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志一》,中华书局点校本。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经部·易类六》,中华书局影印本。
网络扩展解释
“符纬”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在不同典籍中的解释较为统一,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析:
1.基本定义
符纬指符图谶纬之类典籍的统称,即古代预言、占卜类文献的集合。其中:
- 符:通常指符命、符瑞,象征天命的征兆或神秘文书;
- 纬:指谶纬,即附会儒家经典、预言吉凶的学说。
2.出处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臣伏思:大宋之兴,虽协应符纬,而开基造次,根条未繁。”。此句意为宋朝建立虽顺应天命(符纬),但根基尚不稳固,强调其作为政治合法性的象征意义。
3.构成分析
- 符谶:如“符瑞”“符命”,多与帝王受命于天的预言相关;
- 谶纬:汉代盛行,结合阴阳五行学说,用于解释经典或预测未来。
4.现代理解
现代语境中,“符纬”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特指古代带有神秘色彩的预言类典籍,反映当时的社会信仰与政治文化。
以上解释综合了字典、史书及文献分析,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宋书》原文或谶纬类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安咐暗约偷期包慌边缝産量腠理措手粗野醋意钓玉递胜递负滴羞笃速冬灌夺锦发横封禁分荆蕡烛附刊公署瓜子脸瑰辞化肥胡头金隧绩望诀行开治寇凫宽恤连珠临迩理念鸾绡虑表蟆津毛厘淼淼名品墨诏难廕瞥见贫家泼说蚑离穷审蛐蛐儿生帛舍然时华讼寃锁梁宿习田表王臣无敌天下污溅香洁小任小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