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伏俟城的意思、伏俟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伏俟城的解釋

古城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青海湖 西岸 布哈河 河口附近。 隋 大業 五年于此置 西海郡 。《魏書·吐谷渾傳》:“ 伏連籌 死,子 誇呂 立,始自號為可汗。居 伏俟城 ,在 青海 西十五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伏俟城”是古代吐谷渾王國的都城,其名稱和地理位置具有重要曆史意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詞義與讀音

二、地理位置

三、曆史背景

  1. 吐谷渾起源:吐谷渾原為鮮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晉時期因兄弟矛盾西遷至青海地區,逐步建立政權。
  2. 建都時間:公元540年,吐谷渾王誇呂稱可汗,正式定都伏俟城,成為其政治、經濟中心。
  3. 隋代建制:隋大業五年(609年)在此設西海郡,加強中原與西域的交通管理。

四、建築特點

五、曆史作用

附:現狀與保護

現為青海省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保存較完整,是研究吐谷渾曆史與絲綢之路的重要遺址。

網絡擴展解釋二

伏俟城(Fushi Cheng)這個詞是漢語詞彙,它指的是古代中國北方的一個城市。 拆分部首和筆畫: - 伏(部首:人,筆畫:6) - 俟(部首:人,筆畫:9) - 城(部首:土,筆畫:9) 來源: 伏俟城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鮮卑族的國都,也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的初代首都。它位于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境内。 繁體: 伏俟城的繁體寫法為「伏俟城」。 古時候漢字寫法: 伏俟城的古代漢字寫法無法确定,因為這個詞彙來源于少數民族鮮卑族的語言,它們沒有使用漢字進行書寫。 例句: 1. 鮮卑族的首都伏俟城在北方地區具有重要的曆史地位。 2. 伏俟城是北魏王朝的發源地,對中國曆史産生了深遠影響。 組詞: 伏俟城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因為它本身已經是一個特定的詞彙。 近義詞: 伏俟城的近義詞是北魏都城。 反義詞: 伏俟城的反義詞是非伏俟城,也就是指除了伏俟城以外的其他城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