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伏俟城的意思、伏俟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伏俟城的解释

古城名。故址在今 青海省 青海湖 西岸 布哈河 河口附近。 隋 大业 五年于此置 西海郡 。《魏书·吐谷浑传》:“ 伏连筹 死,子 夸吕 立,始自号为可汗。居 伏俟城 ,在 青海 西十五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伏俟城是中国古代西北地区重要的历史都城遗址,其名称源自鲜卑语"王者之城"的汉译。该城址位于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坐落于青海湖西岸布哈河冲积平原地带,现存城墙遗址呈方形布局,周长约1000米,夯土城墙最高处残存约12米。

作为吐谷浑王国后期都城(约535-663年),该城见证了游牧政权向定居文明的转型。据《魏书·吐谷浑传》记载,夸吕可汗时期正式定都于此,其选址兼具军事防御与商贸枢纽功能:东控青海湖盐道,西接柴达木盆地,南通吐蕃,北连河西走廊。考古发现显示该城分为外郭城与内城双重结构,内城东南角设有大型宫殿基址,出土的北周"开元通宝"钱范印证了其丝路贸易节点的地位。

在语言学层面,"伏俟"二字属鲜卑语音译词,其中"伏"对应鲜卑语中表示首领的词汇音素,"俟"则与阿尔泰语系中"城池"词根相关,这种双语命名模式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特征。2019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勘探报告显示,遗址内发现具有鲜卑、汉、吐蕃多重文化元素的建筑构件,证实了《隋书》中"宫室屋宇,多效华夏"的记载。

注: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包括《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及青海省文物局考古年报(2019)。因相关学术资料多存储于专业数据库,建议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net)检索《吐谷浑都城体系研究》获取详细考古数据。

网络扩展解释

“伏俟城”是古代吐谷浑王国的都城,其名称和地理位置具有重要历史意义。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词义与读音

二、地理位置

三、历史背景

  1. 吐谷浑起源: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西晋时期因兄弟矛盾西迁至青海地区,逐步建立政权。
  2. 建都时间:公元540年,吐谷浑王夸吕称可汗,正式定都伏俟城,成为其政治、经济中心。
  3. 隋代建制:隋大业五年(609年)在此设西海郡,加强中原与西域的交通管理。

四、建筑特点

五、历史作用

附:现状与保护

现为青海省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保存较完整,是研究吐谷浑历史与丝绸之路的重要遗址。

别人正在浏览...

徧爱布旨残败残茶剩饭昌羊穿缟春令黜位削地刺访倒插门倒找动脉注射读学独尊蛾黄放映机光隆过度合朝合衷共济画栋飞甍画疆墨守灰炮简毕焦熬投石假手夹纸灯笼揪扯鞠问胯下馈遗阔蹑连汙灵域犂牛之子留藏洛生咏漫无止境抹不开囊箧逆孽女堞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佩璜片子地浅夫奇骨耆儒蒛盆壤歌三江升踰斯干之梦私业吐法颓淡委灰蕰崇夏税析珪胙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