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門的奴仆。 清 李漁 《憐香伴·議遷》:“費盡俺菩薩低眉,怎當他金剛面孔,更難當那虎狼閽從。”
“阍從”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文言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拼音:hūn cóng
詞性:名詞
基本含義:指守門的奴仆,常見于古代文獻中,用于形容門衛或侍從身份低微。
出處與示例:
清代李漁在戲曲《憐香伴·議遷》中寫道:“費盡俺菩薩低眉,怎當他金剛面孔,更難當那虎狼阍從。” 此處“阍從”指兇悍的門衛,凸顯其難以應對的狀态。
使用場景:
該詞多用于古典文學或曆史文本,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含義。若需進一步了解近義詞、反義詞或用法,可參考權威詞典或古籍注釋。
阍從(hūn cóng)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守衛、看守或護衛等。它描述了人們在特定環境中執行安全保護任務的行為。
阍從由兩個部首組成:阜(fù)和人(rén)。它的總筆畫數為11畫。
阍從一詞最早出現在貞觀政要《周禮·阍人》一篇中,用以指代宮廷中擔任看守和護衛職責的人。
在繁體字中,阍從的寫法為閽從。
在古代漢字中,阍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戰國時期的篆書中,其寫法為阜從;而在漢隸書法中,阍從寫作門從。
1. 作為宮廷衛士,他的職責是阍從皇宮的安全。
2. 在古代,阍從曾經是一項重要的官職。
1. 阍事(hūn shì):指擔任阍從職責的事務。
2. 阍卒(hūn zú):指擔任阍從任務的士兵。
近義詞包括守衛、看守、護衛。
反義詞包括放任、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