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糊的意思、馬糊的詳細解釋
馬糊的解釋
(1).猶馬虎。 趙樹理 《三裡灣·三張畫》:“ 範登高 在馬糊不過的情況下,表示了以後願意繼續檢查自己的思想。” 張天翼 《萬仞約》:“可是他們九爺也不是個馬糊人。”
(2). 安徽 地區的一種稀飯。《中國諺語資料》:“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喝馬糊。”
詞語分解
- 馬的解釋 馬 (馬) ǎ 哺乳動物,頸上有鬃,尾生長毛,四肢強健,善跑,供人騎或拉東西:馬匹。駿馬。馬到成功。馬首是瞻(喻跟隨别人行動)。 大:馬蜂。馬勺。 姓。 筆畫數:; 部首:馬; 筆順編號:
- 糊的解釋 糊 ū 塗抹或粘合使封閉起來:糊了一層泥。 糊 ú 粘合,塗附:裱糊。糊牆。糊窗戶。 粥類:糊口。 〔糊塗〕a.不明事理;認識模糊混亂,如“他太糊糊了”;b.内容混亂的,如“糊糊賬”。 同“煳”。
專業解析
“馬糊”是漢語中一個常見的詞彙,主要用于口語和非正式書面語中,其核心含義與“馬虎”相同,指做事不認真、草率、粗心大意、疏忽、敷衍了事。它描述的是一種對人對事不夠細緻、缺乏責任心或嚴謹态度的狀态。
詳細解釋如下:
-
含義核心:不認真、粗心、草率
- “馬糊”指在處理事情時不夠細緻周到,考慮不周全,容易出錯或忽略細節。例如:“他做事太馬糊了,總是丢三落四。” 這表示他做事粗心大意,經常遺漏東西或犯錯。
- 也指态度敷衍了事,不夠重視或負責任。例如:“對待工作不能馬糊。” 這強調對待工作需要認真負責的态度,不能敷衍。
-
詞源與“馬虎”的關系:
- “馬糊”是“馬虎”在口語中的一種常見變體或訛寫。兩者在意義和用法上完全相同。
- “馬虎”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種較為流行的說法是源于北方方言,可能與“馬馬虎虎”(形容勉強、湊合、不精細)有關,後來簡化為“馬虎”,并衍生出“馬糊”的說法。其核心都指向一種不夠精确、不夠認真的狀态。
-
使用場景:
- 常用于批評或評價某人做事的态度或結果。如:“這份報告寫得太馬糊了,錯誤很多。”
- 用于自我反省或提醒他人。如:“我承認這次是我馬糊了,下次一定注意。” “你檢查的時候仔細點,别馬糊。”
- 形容物品或工作的質量粗糙、不精細。如:“這活兒幹得有點馬糊。” “手工做得比較馬糊。”
“馬糊”等同于“馬虎”,是一個形容詞,主要形容人做事不認真細緻、粗心大意、敷衍了事的狀态或由此産生的粗糙結果。它強調的是一種缺乏責任心、嚴謹性和專注度的态度或行為。
關于引用參考的說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馬糊”作為“馬虎”的口語化或非規範變體寫法,在權威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中,通常隻收錄“馬虎”作為标準詞條,并對其進行詳細釋義。例如: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對“馬虎”的解釋: 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細心。例如:這人太~ | 做事要認真,不能馬馬虎虎。
因此,雖然“馬糊”在口語和部分非正式文本中廣泛使用并被理解,但在追求(專業性、權威性)的内容中,更推薦使用“馬虎”這一标準寫法,并引用權威詞典如《現代漢語詞典》作為依據。直接引用“馬糊”詞條的權威線上詞典資源較為少見。
網絡擴展解釋
“馬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基本含義
-
草率、不細心
指做事敷衍、疏忽大意,與“馬虎”同義。例如:
- “他工作很馬糊,經常出錯。”
- 趙樹理在《三裡灣》中提到:“範登高在馬糊不過的情況下,表示了以後願意繼續檢查自己的思想。”
-
安徽地區的特色稀飯
在安徽方言中,“馬糊”特指一種用面粉或雜糧熬制的稠粥類食物。例如:
- 諺語“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喝馬糊”,反映了當地飲食文化特色。
二、用法與例句
- 形容态度不認真
“他馬糊地處理了文件,結果被領導批評。”
- 描述具體食物
“安徽人早餐常喝一碗熱騰騰的馬糊。”
三、補充說明
- 方言屬性:該詞作為“稀飯”的含義具有地域性,主要流行于安徽地區。
- 書寫形式:部分文獻中寫作“馬虎”,但“馬糊”更強調口語化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例句,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邦教八一獎章背敵變名易姓不龔步鄣塵鄧鄧池榭觸目警心歹徒搭犋點映滴劑羝羊觸藩抖抖擻擻度詞奉天承運服飾改換門庭亘古亘今公海矽酸鹽夯鐵之夫河上丈人洪運黃星講析擊斃進旨灸草開明看活寇敵來朝連蜷蓮肉羅曼史朦騰綿陽市帕子骈肩七香寶辇器小易盈曲詳日平度如芒在背蜃衛施布私産制度私人秘書蒐讨隧道天然氣童丱土頭僞經賢妙顯盛閑所渫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