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收勒折的意思、浮收勒折的詳細解釋
浮收勒折的解釋
用強迫手段額外征收。 清 馮桂芬 《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清 夏燮 《中西紀事·江浙衛兵》:“酌留數成以為衛所增兵造船之用,則州縣之浮收勒折者,無可籍口。”亦作“ 浮收勒索 ”。《清史稿·高宗紀四》:“辛酉,以 圖思德 劾 蘇墧 浮收勒索,命 袁守侗 等嚴鞫之。”
詞語分解
- 浮收的解釋 額外征收。《清史稿·穆宗紀一》:“減 蘇 、 松 、 常 、 太 浮收米三十七萬餘石,浮收錢百六十七萬餘貫。” 茅盾 《子夜》八:“你在畝捐上浮收一些兒,在黑貨上多抽一些兒,你一個月的收入就抵上我的一
- 折的解釋 折 ē 翻轉,倒騰:折騰。折跟頭。折個兒。 合搭裝 折 é 斷,弄斷:折斷。折桂(喻科舉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慘重的失敗)。 幼年死亡:夭折。 彎轉,屈曲:曲折。轉折。周折。折中(對不同意見采取調和
網絡擴展解釋
“浮收勒折”是清代官場常見的剝削行為,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官吏通過強迫手段,在法定賦稅額度之外額外征收錢財。該行為帶有強制性,屬于變相盤剝民衆的腐敗現象。
二、出處與例句
- 最早記載于清·馮桂芬《江蘇減賦記》:“意甚決,是将奉旨浮收勒折矣。”
- 夏燮《中西紀事·江浙衛兵》記載地方官借此斂財:“酌留數成以為衛所增兵造船之用,則州縣之浮收勒折者,無可籍口。”
三、結構與用法
• 結構:聯合式成語(動詞+動詞+動詞+動詞)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如“州縣浮收勒折”“浮收勒折之弊”
四、近義詞
“浮收勒索”與此成語含義完全相同,屬于同源異形詞。
五、曆史背景
該現象在清代中後期尤為突出,常借軍需、治水等名目橫征暴斂,成為加重民衆負擔、激化社會矛盾的重要誘因。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批判曆史時期的腐敗現象。
網絡擴展解釋二
《浮收勒折》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浮收勒折是一個由幾個漢字組成的詞語,這個詞的意思指的是人在困境中掙紮或受到壓力和束縛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是:浮(氵⺝),收(攵又)勒(力刂),折(扌斤)。
《浮收勒折》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沒有明确的出處。它可能是一個後人造詞,由于浮、收、勒、折四個字的意義相互強化,形成了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詞。
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相似,沒有太大的區别。
根據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浮收勒折的寫法與現代相比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上仍然是由浮、收、勒、折四個字組成。
例句:他在困境中浮收勒折,努力尋找出路。
與浮收勒折相關的詞語包括掙紮、束縛、困境等。
近義詞:苦悶、束縛、困頓
反義詞:自由、無拘束、輕松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