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超導的意思、超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超導的解釋

在一定溫度下導體電阻和導體内磁感強度突然變為零的現象。具有零電阻性和完全抗磁性的導體稱超導體。導體從正常态過渡到超導态時的溫度叫做臨界溫度或轉變溫度。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超導是指導體材料在特定條件下電阻完全消失(零電阻)并對外部磁場産生完全抗磁性(邁斯納效應)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超導現象的核心特征是零電阻和完全抗磁性。當材料溫度降低到臨界溫度(Tc)以下時,其電阻驟降至零(通常小于10⁻²⁵Ω·m),電流可無損耗流動。同時,超導體内部會排斥外部磁場,形成“磁場屏蔽”,即邁斯納效應。

二、關鍵特性

  1. 零電阻效應
    超導材料在臨界溫度下電阻完全消失,電流可無限循環而不衰減。例如汞在4.2K(約-269℃)時電阻突變為零。
  2. 完全抗磁性
    超導體内部的磁感應強度為零,磁場線被完全排斥在外,這一現象由邁斯納和奧森菲爾德于1933年發現。

三、發現與原理

1911年,荷蘭科學家昂内斯在研究液氦低溫下的金屬汞時首次觀察到超導現象。超導的微觀機制涉及電子形成“庫珀對”,通過晶格振動實現無阻力運動(BCS理論),但部分高溫超導材料的機制仍待完善。

四、應用與意義

五、研究挑戰

目前大多數超導材料需極低溫環境(如液氦/液氮冷卻),制約了大規模應用。科學家正探索“室溫超導”材料,若實現将引發能源、電子等領域的革命性突破。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最新進展,可參考搜狗百科或南方科技大學的權威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超導

超導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漢字,分别是“走”和“各”。走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7;而各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3。

來源和繁體

超導一詞源自于日本學者麻布大學的長岡半太郎教授,他在20世紀初首先發現了超導現象。超導的繁體字為“超導”。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超導一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超導這個概念是近代科學才發現和提出的,所以古代漢字中可能沒有具體對應的寫法。

例句

1. 這個材料具有超導的特性,可以在極低溫度下傳導電流。

2. 超導技術的應用在能源領域具有廣闊的前景。

組詞

超導電、超導體、超導材料、超導實驗、超導裝置。

近義詞

超導體可以與超級導體互換使用,表示具有超導特性的物質。

反義詞

超導的反義詞是非導體或絕緣體,指無法傳導電流的物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