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學的舊譯。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小史》第三章:“ 亞氏 之論富、論貨币、論價格,皆能發前人所未發,為後學之指針。論者或推為生計學之鼻祖。” ********* 《實業計劃·居室工業》:“建築愈多,價值愈廉,是為生計學定律。”
“生計學”是漢語詞彙,在不同曆史語境和現代應用中含義略有差異,需結合來源具體分析:
基本定義
生計學是“經濟學”的舊譯,主要指早期中文語境中對經濟學(Economics)的翻譯方式。例如,梁啟超在《生計學學說小史》中将其用于讨論財富、貨币等問題,孫中山在《實業計劃》中也沿用該詞。
詞源解析
建議進一步查閱《漢典》或曆史經濟文獻,了解其傳統用法。
生計學指的是研究和探讨人們如何維持生活和生計的學科。它關注個體或家庭的生計來源、生計狀況和生計策略,研究如何通過改進技能、就業機會和資源管理來提高生活質量。
生計學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一、生字的一個部首是一,表示生命;二、計字的一個部首是言,表示語言和計算;三、學字的部首是子,表示學習和知識。
根據筆畫的計算,生計學共有11畫。
生計學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50年代,隨着社會經濟學和家庭生計研究的發展而被廣泛使用。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英文單詞"Livelihood",它是由live(生活)和hood(狀态)兩部分組合而成的。
生計學的繁體字為「生計學」。
古代漢字的寫法常常發生變化,而生計學一詞的古代寫法為「生計學」。
1. 通過學習生計學,我們可以了解如何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
2. 生計學告訴我們,想要維持生活,我們需要尋找穩定的工作來源。
3. 這本生計學的書籍介紹了許多經驗和策略,可以幫助我們改善生計。
1. 生計來源
2. 生計策略
3. 生計狀況
4. 生計改善
1. 生活學
2. 生存學
3. 生計管理學
1. 浪費學
2. 消費學
3. 貧困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