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山名。在今 陝西 隴縣 西南。參見“ 吳嶽 ”。
(2).山名。又名 胥山 。俗稱 城隍山 。在今 浙江 杭州 西湖 東南。 南宋 初, 金 主 亮 南侵,揚言欲立馬于此。 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 金 海陵 ( 海陵王 ,即 金 主 完顔亮 )閲 柳 ( 柳永 )詞‘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句,遂起 吳山 立馬之思。”
(3). 吳 地的山。 三國 吳 故地的山。《文選·謝朓<和伏武昌登孫權故城>》詩:“鵲起登 吳 山,鳳翔陵 楚 甸。” 李善 注:“ 孫 氏初基 武昌 ,後都 建鄴 。” 清 陳維崧 《蔔算子·阻閘瓜步》詞:“風急 楚 天秋,日落 吳 山暮。”
(4). 吳 地的山。 春秋 吳 故地的山。 唐 賈島 《送朱可久歸越中》詩:“ 吳 山侵 越 衆, 隋 柳入 唐 疏。” 明 徐渭 《三茅觀觀潮》詩:“ 吳 山石頭坐秋風,帶着高冠拂雲霧。”
(5). 吳 地的山。常泛指 江 南的山。 宋 張孝祥 《水調歌頭》詞:“ 吳 山 楚 澤行徧,隻欠到 瀟 湘 。”
見“ 吳坂 ”。
“吳山”一詞的含義需結合不同地理、曆史背景進行解釋,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陝西隴縣的吳山
浙江杭州的吳山
泛指吳地的山
需根據具體語境判斷“吳山”指代對象,常見為陝西隴縣山嶽、杭州城隍山或江南泛指。若需進一步了解某處詳情,可參考相關地理資料或曆史文獻。
《吳山》是一個常見的地名,位于中國江蘇省蘇州市。該地名源自中國古代吳越兩國的合并,以及山水之間的地形特征。
《吳山》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吳(士部)和山(山部)。它們的拼音分别為"wú"和"shān"。
吳的筆畫數為七畫,山的筆畫數為三畫。
吳山的名字來源于古代吳越兩國的合并。吳越是中國南方的兩個古代國家,地理位置接近,各自擁有獨特的文化和曆史。
合并之後,吳越兩國的山水自然融合,形成了今天蘇州吳山的美麗景色。
《吳山》這個詞的繁體字為《吳山》。
古代漢字寫法和現代稍有不同,古時候《吳山》一詞的寫法可能是《吳山》。
1. 從吳山俯瞰整個蘇州,景色如畫。
2. 吳山是蘇州市的一個著名景點,吸引了很多遊客的目光。
1. 吳江 - 指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一片地區。
2. 吳中 - 指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的一個地方。
1. 吳越山 - 和吳山一樣,也是指蘇州地區的山名。
2. 吳山島 - 指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太湖中的一個小島。
1. 摩天大樓 - 與吳山相對,指高聳入雲的城市建築。
2. 大平原 - 與吳山的山地特征相對,指平坦的地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