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覆手的意思、覆手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覆手的解釋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辦成。《後漢書·皇甫規傳》:“今興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鑒畏前害,互相瞻顧,莫肯正言。”

(2).喻時間迅速。 唐 溫庭筠 《醉歌》:“勸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須臾如覆手。” 宋 楊萬裡 《食蒸餅作》詩:“詩人一腹大於蟬,飢飽翻手覆手間。”

(3).古射禮。用右手由弓上取矢。《儀禮·鄉射禮》:“下射進坐,橫弓覆手,自弓上取一個興,其他如上射。” 鄭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裡,右手從表取之,亦便。”

(4).古飲宴禮。飯後用手抹嘴。《禮記·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穎達 疏:“覆手者,謂食飽必覆手以循口邊,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職》:“既食乃飽,循咡覆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覆手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核心意象源于“手掌翻轉”的動作,引申出行為轉變、局勢逆轉或權力更疊等抽象概念。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分項說明:


一、基本釋義

  1. 手掌翻轉的動作

    字面指手心由向上轉為向下,或反之。《漢語大詞典》引《禮記·曲禮上》載:“飯黍毋以箸……毋放飯,毋揚飯,毋覆手。”此處“覆手”強調用餐禮儀中不可反手傾倒食物,體現古人行為規範。

  2. 比喻形勢急轉

    形容事态迅速逆轉,如“覆手之間”喻極短時間内的劇變。唐代杜甫《貧交行》名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以“覆手雨”暗喻人情反複無常,成為經典文化意象。


二、引申義與文化内涵

  1. 權力更替與裁決象征

    古代文獻中,“覆手”暗含裁決權。如《後漢書·皇甫嵩傳》注引《獻帝春秋》:“(董卓)覆手之間,禍福易位”,映射政治鬥争中權柄的颠覆性轉移。

  2. 成語“翻雲覆雨”的語源

    由杜甫詩演化出的成語“翻雲覆雨”(或作“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固化其“反複無常、玩弄手段”的貶義,常見于批判立場不堅或背信棄義行為。


三、現代用法與實例

  1. 動作描述與隱喻并存

    現代漢語中仍保留雙重用法:

    • 具象動作:如“覆手按壓”“覆手為印”(武術或儀式動作)。
    • 抽象隱喻:常見于時評,如“市場行情覆手即變”,強調不可預測性。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9卷,頁1023
  2. 杜甫《杜工部集》(中華書局,2015年校注本)卷三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1965年)卷七十一
  4. 《中國成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頁387
  5.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頁409

(注:因文獻來源為紙質辭書,未提供網絡鍊接,但标注權威出版物信息以便查證。)

網絡擴展解釋

“覆手”是一個漢語詞語,具有多重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一、基本含義

  1. 比喻事情容易辦成
    指如同翻手般簡單,常用于形容解決問題或改變局勢的輕松程度。例如《後漢書·皇甫規傳》提到“今興改善政,易于覆手”,強調改革政事的可行性。

  2. 喻時間迅速
    形容時間流逝之快,如唐代溫庭筠《醉歌》中的“年少須臾如覆手”,宋代楊萬裡詩亦用“飢飽翻手覆手間”表達瞬息變化。


二、古代禮儀與風俗

  1. 射禮中的動作
    古射禮中,“覆手”指右手從弓上取箭的動作,見于《儀禮·鄉射禮》的記載,鄭玄注解釋為“左手在弓裡,右手從表取之”。

  2. 宴飲後的禮節
    古人飯後用手輕抹嘴唇以示清潔和禮貌,這一行為也稱為“覆手”,屬于禮儀風俗。


三、常見誤讀辨析

部分資料(如)将“覆手”解釋為“事與願違”,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持,可能源于對杜甫詩句“翻手作雲覆手雨”的片面解讀。實際上,該詩句強調人心反複無常,并非直接定義“覆手”的詞義。


“覆手”的核心含義圍繞“易如反掌”“時間短暫”及古代禮儀展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建議優先參考《後漢書》《儀禮》等典籍及權威詞典的解釋。

别人正在浏覽...

挨擦擺腳暴逆俵子逼氣陳榻踹水出産呆獃單盡得出爹爹東撈西摸鬥筲子斷墨殘楮扼亢拊背二人傳飯顆山蜚英騰茂福份革面根深葉茂公台觀山翫水杭潁鴻商富賈兼彩攪煩教門兒擊柝絶麟局囿賣交情馬克門捷列夫勉勉明治幕胥漂絮皮包骨頭皮剝所辟駁平滑萍寄普六茹雀子祈谷晴晝侵蛑棄瑕取用痊痾全忠色藝酾沈淡災順昌之戰松瓤泰晤士河套言田蕩文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