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洗絲棉絮。一說在水中擊絮。 宋 高似孫 《緯略》卷十一:“漂絮,擊絮也。 宋景文公 詩‘藥有不龜方,擊絮管無妨’,亦以漂為擊也。”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繄桑餓夫,倒戈以衛 宣子 ;漂絮老媪,進食而哀王孫。”
“漂絮”是古漢語詞彙,指古代處理絲棉的一種工藝,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漂洗絲棉絮的工藝,具體指将蠶絲搗爛後鋪在竹席上,放入水中漂洗以去除雜質。該詞出自宋代《緯略》。
如今該詞主要用于文學、曆史研究領域,例如描述古代手工業或解讀相關典故。
《漂絮》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飄浮的絮毛或浮在水面的懸浮物。
《漂絮》的部首是「氵」(三點水),用作本字的輔助部首;共有12畫。
《漂絮》是由「漂」和「絮」兩個字組成的。其中,「漂」表示物體飄浮漂動,「絮」表示絨毛。這兩個字合在一起,描述了飄浮的絮毛或懸浮物。
在繁體漢字中,《漂絮》的寫法為《漂絮》。
在古時候,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一些差異。《漂絮》的古代寫法為「漂絮」。
1. 湖面上飄浮着密密麻麻的漂絮。
2. 清晨,陽光照射在湖面上的漂絮上,顯得格外美麗。
1. 漂浮:指物體在液體的表面上浮動。
2. 絮毛:指絨毛或羽毛中的小蓬松纖維。
3. 懸浮:指液體中的固體顆粒懸浮在液體中。
近義詞:浮沉、浮遊。
反義詞:沉降、下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