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革面的意思、革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革面的解釋

(1).謂改變臉色或态度。《易·革》:“君子豹變,小人革面。” 王弼 注:“小人樂成則變面以順上也。” 孔穎達 疏:“小人革面者,小人處之但能變其顔面容色順上而已。” 晉 陸機 《漢高祖功臣頌》:“覩幾蟬蛻,悟主革面。” 宋 司馬光 《任守忠第三劄子》:“往來革面,進退異辭。” 康有為 《上清帝第六書》:“令羣臣鹹誓言上表,革面相從,于是國是定而議論一矣。”

(2).比喻徹底悔改。 晉 葛洪 《抱樸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滌輕塵。”《舊唐書·武宗紀》:“ 劉公直 、 安全慶 等各憑地險,屢抗王師,每肆悖言,罔懷革面。”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公》:“今相國以台司重臣,不能山險用奇,使彼畏威革面,惟知置酒高會,撻辱士卒,終将何物歸報天子?” 柳亞子 《題夏内史集》詩:“鴟梟革面化鸞皇, 禹 甸 堯 封舊土疆。”

(3).用皮革做的面子。《魏書·烏洛侯傳》:“樂有箜篌,木槽革面而施九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革面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三層含義,均與"改變外在面貌"的核心概念相關:


一、基礎釋義:改變外在面貌

指通過外力改變物體表面的狀态或外觀。

例:《周禮·考工記》載"革面"指鞣制皮革使其表面光滑耐用,體現古代工藝對材料表層的改造。


二、深層内涵:徹底改過自新

核心用法:常與"洗心"連用為成語"洗心革面",強調由内而外的根本性轉變。

權威解析:


三、現代延伸:社會行為與身份轉變

在社會科學中引申為個體或群體主動改變行為模式、社會形象以適應新環境。

例:社會學研究提及"犯罪者通過革面行為重建社會認同"(《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結語

"革面"從具體的皮革工藝術語,演變為承載中華文化中"自我革新"精神的核心詞彙,其語義演變體現了漢語"由物及人"的認知邏輯。當代使用需區分其物理改造、道德重生、社會適應三層語境。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革面"詞條
  2. 《周易·革卦》釋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3.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第四冊詞彙章
  4.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網絡擴展解釋

“革面”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指改變外貌或态度,常用于形容徹底悔改或煥然一新的狀态()。

二、詳細解釋

  1. 表層含義
    原指用皮革制成的物品表面,如《魏書·烏洛侯傳》中提到的“木槽革面”()。

  2. 比喻意義

    • 改變态度:出自《易經·革卦》“小人革面”,指普通人改變表情以順應上位者()。
    • 徹底悔改:如晉代葛洪《抱樸子》中“洗心而革面”,強調内心的轉變()。

三、使用場景
現代多用于描述人物或事物的顯著變化,例如“企業革面後煥發新生”()。古典文獻中常見于政治或道德語境,如宋代司馬光《任守忠第三劄子》中的“往來革面”()。

四、補充說明
需注意,“革面”也是統一企業旗下品牌名稱(),但在文學或日常用語中多取上述引申義。

别人正在浏覽...

班扇飽雨背臨插夥徹案存潤道順鵝笙馮鄧鳳凰木阜通歌讴拱架搆精诟駡乖迂慣縱歸幰花英火挾艱閡家院節要急荒姬仆浚窺抗絕枯蔫兩手空空儢儢慮無不周毛犢耐受力瘧渴能謀善斷骈祉乾圖前一陣子跷足寝食窮年累月氣義羣居瑞士人喪檢桑業神瞽神閑氣定爽實熟誦肆祀踏謠娘田中通厮腳兒玩臣誤期相厚香湯弦矢骁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