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代群牧司所屬官署名。掌割剝死亡的馬牛驢騾等。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庫務職局·皮剝所》:“《宋朝會要》曰:‘皮剝所, 開寶 二年置。’”
“皮剝所”是宋代的一個官署名,其詳細解釋如下:
皮剝所隸屬于宋代群牧司(後改隸太仆寺),主要負責處理死亡的馬、牛、驢、騾等牲畜的剝皮及屍體處理工作。該機構設立于宋太祖開寶二年(公元969年),依據《宋朝會要》記載,其職能明确為“掌割剝死亡牲畜”。
部分資料(如、4)提到“皮剝所”作為成語,形容殘酷的剝皮刑罰,但這一用法未見于權威曆史文獻,可能為後世衍生含義或誤傳。
皮剝所是宋代為管理官畜屍體處理而設立的專業機構,體現了古代對畜牧資源的系統化管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朝會要》《事物紀原》等原始文獻。
《皮剝所》是一個成語,意為剝皮之地、剝皮廠。它形象地描述了一個殘酷的場所,通常用來比喻非常痛苦或殘暴的環境。
《皮剝所》的拆分部首是「皮」和「所」。其中,「皮」的部首是「=」,它的總筆畫數是5;「所」的部首是「戶」,它的總筆畫數是4。
《皮剝所》最早見于明代小說《水浒傳》第二十八回,形容剝皮的地方。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用于文學作品和日常語言中,用來形容殘酷的環境。
《皮剝所》的繁體字為「皮剝所」。
在古代,「皮剝所」的寫法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同。
1. 在那個戰場上,他們置之于「皮剝所」,承受了巨大的痛苦。
2. 這個國家的政治環境就像一個「皮剝所」,沒有人能夠幸免。
1. 皮開肉綻
2. 剝皮抽筋
3. 痛不欲生
4. 殘忍無情
1. 地獄
2. 淩遲
3. 戰場
4. 九死一生
1. 人間天堂
2. 和平宜居
3. 幸福愉快
4. 安樂無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