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覆手的意思、覆手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覆手的解释

(1).把手掌向下一翻。比喻事情容易办成。《后汉书·皇甫规传》:“今兴改善政,易於覆手,而羣臣杜口,鉴畏前害,互相瞻顾,莫肯正言。”

(2).喻时间迅速。 唐 温庭筠 《醉歌》:“劝君莫惜金罇酒,年少须臾如覆手。” 宋 杨万里 《食蒸饼作》诗:“诗人一腹大於蝉,飢饱翻手覆手间。”

(3).古射礼。用右手由弓上取矢。《仪礼·乡射礼》:“下射进坐,横弓覆手,自弓上取一个兴,其他如上射。” 郑玄 注:“覆手,由弓上取矢者,以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亦便。”

(4).古饮宴礼。饭后用手抹嘴。《礼记·玉藻》:“君未覆手,不敢飧。” 孔颖达 疏:“覆手者,谓食饱必覆手以循口边,恐有殽粒污著之也。”《管子·弟子职》:“既食乃饱,循咡覆手。”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覆手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语词汇,其核心意象源于“手掌翻转”的动作,引申出行为转变、局势逆转或权力更迭等抽象概念。以下从权威汉语词典角度对其释义进行分项说明:


一、基本释义

  1. 手掌翻转的动作

    字面指手心由向上转为向下,或反之。《汉语大词典》引《礼记·曲礼上》载:“饭黍毋以箸……毋放饭,毋扬饭,毋覆手。”此处“覆手”强调用餐礼仪中不可反手倾倒食物,体现古人行为规范。

  2. 比喻形势急转

    形容事态迅速逆转,如“覆手之间”喻极短时间内的剧变。唐代杜甫《贫交行》名句:“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以“覆手雨”暗喻人情反复无常,成为经典文化意象。


二、引申义与文化内涵

  1. 权力更替与裁决象征

    古代文献中,“覆手”暗含裁决权。如《后汉书·皇甫嵩传》注引《献帝春秋》:“(董卓)覆手之间,祸福易位”,映射政治斗争中权柄的颠覆性转移。

  2. 成语“翻云覆雨”的语源

    由杜甫诗演化出的成语“翻云覆雨”(或作“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固化其“反复无常、玩弄手段”的贬义,常见于批判立场不坚或背信弃义行为。


三、现代用法与实例

  1. 动作描述与隐喻并存

    现代汉语中仍保留双重用法:

    • 具象动作:如“覆手按压”“覆手为印”(武术或仪式动作)。
    • 抽象隐喻:常见于时评,如“市场行情覆手即变”,强调不可预测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第9卷,页1023
  2. 杜甫《杜工部集》(中华书局,2015年校注本)卷三
  3. 《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1965年)卷七十一
  4. 《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页387
  5.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页409

(注:因文献来源为纸质辞书,未提供网络链接,但标注权威出版物信息以便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

“覆手”是一个汉语词语,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基本含义

  1. 比喻事情容易办成
    指如同翻手般简单,常用于形容解决问题或改变局势的轻松程度。例如《后汉书·皇甫规传》提到“今兴改善政,易于覆手”,强调改革政事的可行性。

  2. 喻时间迅速
    形容时间流逝之快,如唐代温庭筠《醉歌》中的“年少须臾如覆手”,宋代杨万里诗亦用“飢饱翻手覆手间”表达瞬息变化。


二、古代礼仪与风俗

  1. 射礼中的动作
    古射礼中,“覆手”指右手从弓上取箭的动作,见于《仪礼·乡射礼》的记载,郑玄注解释为“左手在弓里,右手从表取之”。

  2. 宴饮后的礼节
    古人饭后用手轻抹嘴唇以示清洁和礼貌,这一行为也称为“覆手”,属于礼仪风俗。


三、常见误读辨析

部分资料(如)将“覆手”解释为“事与愿违”,但此说法缺乏权威文献支持,可能源于对杜甫诗句“翻手作云覆手雨”的片面解读。实际上,该诗句强调人心反复无常,并非直接定义“覆手”的词义。


“覆手”的核心含义围绕“易如反掌”“时间短暂”及古代礼仪展开,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建议优先参考《后汉书》《仪礼》等典籍及权威词典的解释。

别人正在浏览...

阿修罗八音匣笔悬不辱使命场院孱琐成欢晨禽词境弹毫道德教育飞箭飞龙覆军杀将挂鞋古典舞蹈潢浔花样新翻混通狐妖记里金刚钻酒悲畸翁扣边睽阕烂烨老背晦老慵乱世凶年闵闵难舍难分脑殻墙板乾闼罄地轻鸿穹宇厹由栖偃人急智生瘙痒神魂飞越史前石苋诗余侍御师水虞疏拙厮皂搜神记通域团营王陵戆嗢咿慰怀渥水驹窝圆我执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