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官的人,官員。《北齊書·魏收傳》:“初 河間 邢子才 及 季景 與 收 并以文章顯,世稱大 邢 小 魏 ,言尤俊也。 收 少 子才 十歲, 子才 每曰:‘ 佛助 寮人之偉。’”按, 魏收 小字 佛助 。
“寮人”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使用場景區分:
基本釋義
指“做官的人”或“官員”,常見于古代文獻。例如《北齊書·魏收傳》記載邢子才評價魏收“寮人之偉”,意為同僚中的傑出者。
詞源延伸
源于“寮”字,本義為小屋(如茶寮、僧寮),後引申為官府或同僚。古時“寮”與“僚”通用,故“寮人”也指同僚或官員群體。
狹義指代
專指老撾的“佬族”(亦稱老龍人),占該國人口約三分之二,屬中南半島壯侗語族,主要分布在老撾及泰國、越南等地。
廣義概念
可泛指全體老撾居民,但需注意此用法較少見,且易與狹義民族概念混淆。
建議根據具體語境選擇釋義,學術或曆史文獻中以“官員”為主,地緣讨論則側重民族含義。
寮人,意為住在寮屋中的人。寮人一詞的拆分部首是宀和亻,其中宀表示“室内”,亻表示“人”。它的總筆畫數為10。
寮人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寮”和“人”兩個字組成。寮字有兩個不同的讀音,分别是“聊”和“了”。在這個詞中,寮字的讀音是“聊”,表示寮屋。所以寮人指的是住在寮屋中的人。
繁體字中,寮人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有一些變化。根據《說文解字》,寮在古代的寫法為“尞”,從字形上來看,它有一個獨特的構造。由于寮在古代寫作“尞”,所以寮人在古時候的寫法是“尞人”。
例句:
1. 他是我們寮人中最年長的一位。
2. 寮人們共同維護着這個寮屋的衛生。
組詞:寮屋、寮舍、寮師、寮友。
近義詞:室友、舍友、相居人。
反義詞:訪客、客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