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夏的意思、膏夏的詳細解釋
膏夏的解釋
木名。《淮南子·俶真訓》:“ 巫山 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 高誘 注:“膏夏,大木也,其理密,白如膏,故曰膏夏。”
詞語分解
- 膏的解釋 膏 ā 肥,肥肉:膏粱(肥肉、細糧)。膏腴。膏沃。 脂油:春雨如膏。膏澤(a.滋潤作物的及時雨;b.喻給予恩惠)。 中醫指心尖脂肪,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膏 à 把油抹在車軸或機械上:
- 夏的解釋 夏 à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糧。 中國朝代名:夏代。夏曆。 指中國:華夏。 姓。 冬 筆畫數:; 部首:夂;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膏夏”一詞在漢語中有兩種主要解釋,但需注意其語境差異:
-
木本植物名稱(常見釋義)
根據《淮南子·俶真訓》記載,膏夏是一種高大的樹木,其木質細密,顔色白如膏脂,故得名。例如文中提到:“巫山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高誘注:“膏夏,大木也,其理密,白如膏,故曰膏夏。”)
-
成語比喻義(少數釋義,需謹慎參考)
有資料稱“膏夏”可比喻掩飾真相,即夏天用膏藥遮蓋身體不適的現象,引申為掩蓋事實。但此解釋僅見于個别來源(如),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為現代衍生或誤傳。
建議:在古籍或學術語境中,優先采用“木名”的本義;若涉及成語用法,需結合具體文獻佐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嗨!《膏夏》是一個表達夏季滋潤炎熱的詞語。以下是關于《膏夏》的具體信息:
- 拆分部首和筆畫:《膏夏》由“膏”和“夏”兩個字組成。其中,“膏”字由部首“肉”和“高”組成,總共有11個筆畫;“夏”字由部首“日”和“夂”組成,總共有6個筆畫。
- 來源:《膏夏》一詞來源于古代文獻《爾雅》。它形容了夏天炎熱潮濕的天氣,給人一種沉重、黏膩的感覺。
- 繁體字:《膏夏》的繁體字為「膏夏」。
-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膏夏》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 例句:夏天的時候,空氣中的濕度極高,常常讓人感到像被《膏夏》籠罩着。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可以隨時告訴我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