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榷商的意思、榷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榷商的解釋

指從事鹽、鐵、酒等專賣品交易的商賈。 唐 盧綸 《送鹽鐵裴判官入蜀》詩:“榷商蠻客富,稅地芋田肥。” 明 陳子龍 《議財用》:“然是時未嘗加地畝之稅,增榷商之資,減百官之俸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榷商”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曆史背景及文獻例證三方面綜合解析:

  1. 基本定義
    “榷商”指古代從事鹽、鐵、酒等政府專賣品交易的商人。這一概念源于國家對重要物資的壟斷經營制度(即“榷”),目的是通過專營控制經濟命脈并增加財政收入。

  2. 字義解析

    • 榷:本義為獨木橋(如《說文解字》中“水榷橫木,所以渡者也”),後引申為專利、專賣制度,如唐代對鹽鐵的“榷稅”。
    • 商:泛指從事買賣活動的商人,此處特指專營特定商品的官方許可商人。
  3. 曆史背景與例證

    • 唐代詩人盧綸在《送鹽鐵裴判官入蜀》中寫道:“榷商蠻客富,稅地芋田肥”,反映專賣商人因壟斷經營而富裕的現象。
    • 明代陳子龍在《議財用》中提到“增榷商之資”,說明專賣制度對國家財政的重要性。
  4. 作用與特點
    榷商制度體現了古代政府對經濟的高度控制,通過限制特定商品(如鹽鐵)的自由流通,既保障稅收,又抑制豪強勢力。這類商人需獲得官方許可,其交易受嚴格監管。

“榷商”是古代專賣體系下的特許商人,其存在與政府壟斷經濟政策密切相關,常見于鹽、鐵、酒等關鍵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二

《榷商》是什麼意思

《榷商》是一個漢語詞彙,通常指代在市場交易中負責收買貨品并出售的商人。榷商可以理解為進行商品交易的商業中介人。

《榷商》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榷商》由“木”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表示與樹木和木材相關的事物,“口”表示與口腹相關的事物。根據筆畫順序,拆分為12畫。

《榷商》的來源

《榷商》一詞起源于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元代(1271年-1368年)的文獻中。在當時的經濟體系中,榷商是特定負責掌管港口市場的商人,他們負責收取稅收、取得交易特權并推動當地經濟繁榮。隨着時間的推移,《榷商》的概念逐漸演變,如今廣泛應用于商業領域。

《榷商》的繁體字

《榷商》的繁體字為「搉商」。

古時候《榷商》的漢字寫法

在古代,《榷商》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變化。根據曆史記錄,元代的寫法為「榷商」,清代(1644年-1912年)的寫法為「擴商」。這說明《榷商》的字形在不同曆史時期可能有所變化。

《榷商》的例句

1. 他是這個港口城市中最著名的榷商,負責管理着整個市場。

2. 這個榷商通過與供應商的積極合作,取得了很大的利潤。

3. 榷商的地位在經濟發展的進程中變得越來越重要。

與《榷商》相關的組詞

1. 代榷:在榷商缺席的情況下,由他人代理出售貨品。

2. 榷場:指專門用于進行商品交易的市場場所。

3. 榷稅:指榷商向政府繳納的交易稅收。

《榷商》的近義詞

1. 商賈:指商業界的精英和權貴。

2. 商人:指從事商品交易的個人或企業。

3. 商家:指經營商品銷售的企業或個體戶。

《榷商》的反義詞

1. 消費者:指購買商品或服務的個人或團體。

2. 供應商:指向榷商提供商品的個人或企業。

3. 制造商:指生産商品的企業或個體戶。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