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忍心的意思、忍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忍心的解釋

(1) [endure]∶抑制心情,硬着心腸

不忍心看到

(2) [patient]∶耐心

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詳細解釋

(1).狠心;昧着良心;硬着心腸。《詩·大雅·桑柔》:“惟彼忍心,是顧是復。” 朱熹 集傳:“忍,殘忍也。” 清 李漁 《奈何天·鬧封》:“邊陲告急,司轉運者,充耳不聞;賦役久逋,奉催徵者,忍心不顧。” 柯岩 《追趕太陽的人》六:“繁重的勞動壓得媽媽伸不直腰,媽媽隻好忍心地把他放在地頭上。”

(2).耐心。 唐 白居易 《酬皇甫十早春對雪見贈》詩:“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八:“他忍心的等着;他的錢像舞台上的名角似的,非敲敲鑼鼓是不會出來的。”

(3).抑制心情。 唐 張鷟 《遊仙窟》:“餘時把著手子,忍心不得。又詠曰:‘千思千腸熱,一念一心焦;若為求守得,暫借可憐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忍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核心定義
    指硬着心腸做本不忍做的事,常用于表達内心矛盾或被迫做出決斷時的心理狀态。例如:“她不忍心看着流浪貓受苦,便帶它回家。”

  2. 詞性結構
    動詞,動賓式結構(忍|心)。


二、詳細釋義

  1. 狠心、硬着心腸
    表示違背本心的決絕态度,如《詩經·大雅·桑柔》中“惟彼忍心,是顧是復”,朱熹注解為“殘忍”。現代用法如柯岩作品中“媽媽忍心将孩子留在地頭”。

  2. 耐心
    古漢語中可指“忍耐心情”,如白居易詩句“忍心三兩日,莫作破齋人”。

  3. 抑制心情
    唐代張鷟《遊仙窟》中“忍心不得”即指強壓情感。


三、用法與例句

  1. 否定形式
    常用“不忍心”表達同情或猶豫,如“我不忍心告訴他真相”。

  2. 中性或貶義
    可描述客觀抉擇(如“忍心離開家鄉”)或負面行為(如“忍心傷害他人”)。


四、近反義詞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古籍例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權威語文工具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忍心》的意思

《忍心》是一個成語,意為不忍心、不忍耐。

拆分部首和筆畫

《忍心》的拆分部首為心,是一個三筆字。

《忍心》的來源

《忍心》一詞最早出自明代施耐浩的《水浒傳》:“忍心辦傷害表藍關。”後來泛指不舍得、舍不得。

《忍心》的繁體

繁體字為「忍心」。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忍心》一詞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一緻,沒有明顯變化。

《忍心》的例句

1. 看到他那副可憐的樣子,我實在忍心不下去。
2. 這個決定讓我很猶豫,我真的忍心下那個決定嗎?

組詞

近義詞:不下心、舍不得、不忍
反義詞:毫不在意、毫不猶豫、大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