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查問。《太平禦覽》卷三六6*四引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明錄》:“ 弼 坐,自陳説良久,并遣人至府檢問,方信。”
(2).也謂查察問罪。《陳書·侯安都傳》:“部下将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則奔歸 安都 。”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檢問漢語 快速查詢。
“檢問”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層含義:
指通過審查、核實等方式進行調查或詢問。例如《太平禦覽》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中記載的案例:“弼坐,自陳説良久,并遣人至府檢問,方信。”
現代用法:多用于法律、行政等場景,如“圍繞廉潔從檢問題,紀檢人員需嚴格檢問相關流程”。
指對違法行為進行追究或問責。例如《陳書·侯安都傳》中提到:“部下将帥多不遵法度,檢問收攝,則奔歸安都。”
現代用法:常見于組織内部的紀律審查,如“質檢問題需納入監控,檢問責任環節以避免損失”。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太平禦覽》《陳書》等文獻。
檢問是一個動詞,指審查、盤問、詢問等。它是由“⺈”和“言”兩個部首組成,部首結構是“扌+言”,總共有從右到左的6畫。
“檢”部是字的左邊部分,意味着用手。而右邊的“言”是字的右邊部分,表示說話、言語。這兩個部首一起形成了“檢問”這個詞,意為用手進行詢問或者審問。
“檢問”這個詞在漢字中的使用已有幾千年的曆史。它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保持基本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書寫方式有所不同。相對于現代漢字的簡化,古漢字的書寫更加繁複。而“檢問”這個詞在古代的寫法是:“檢問”。
這裡有一些使用“檢問”的例句:
1. 警察正在對目擊者進行檢問。
2. 律師通過檢問證人來獲取更多信息。
3. 老師對學生的考試作弊行為進行了嚴厲的檢問。
通過加上不同的前綴、後綴或者在前後加入其他漢字,我們可以構建與“檢問”相關的其他詞彙。
1. 檢讨:進行自我檢問和評估
2. 問詢:詢問與了解信息
3. 審問:進行正式的詢問和審判
與“檢問”相近的詞彙包括:
1. 盤問:詳細地詢問
2. 質問:嚴厲地詢問
相反的意思有:
1. 解答:回答問題
2. 回避:避免回答或者回應
總而言之,“檢問”是一個用手進行詢問或審問的動作,它在漢字中已有悠久的曆史和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