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含戚 ”。
亦作“ 含慼 ”。懷着憂傷。《楚辭·九章·哀郢》:“慘鬱鬱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慼。” 漢 劉向 《九歎·愍命》:“懷憂含戚,何侘傺兮。” 唐 劉禹錫 《代裴相公祭李司空文》:“衣冠喪氣,風物含戚。”
“含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拼音:hán qī
詞義:指心懷憂傷或悲哀的情緒。
古典文獻引用:
現代釋義:
現代詞典中,“含戚”被明确解釋為“懷着憂傷”,常用于形容内心郁結的情感狀态。
若需查看更多古文例句或詳細解析,可參考《楚辭》或權威詞典來源。
《含戚》是一個表示憂愁、傷感情緒的成語,意為帶着悲傷的心情。
《含戚》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戈,共有12個筆畫。
《含戚》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衡》這本古代著作中。這本書是魏晉時期的嵇康所著,其中收集了他的一些隨筆和論述。
《含戚》這個成語的繁體字是「含悽」。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含戚」可以寫作「㠯戚」,其中的「㠯」是「糸」的古體。後來,這個寫法逐漸演變為現在的「含戚」。
他獨自一人坐在窗前,臉上帶着含戚的神情。
含戚孤獨、含戚凄涼、含戚寂寞
含憂、帶愁、懷愁
含笑、喜笑、歡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