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罪過;災禍。《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是以賢人君子,深圖遠慮,畏彼咎戾,超然高舉。” 前蜀 杜光庭 《蜀王葛仙化祈雨醮詞》:“兢憂未暇,咎戾旋加。” 明 李東陽 《與巡按王禦史書》:“公便中善諭本州,早為停止,使區區一身,少免咎戾。” 魯迅 《書信集·緻許壽裳》:“頃已施以忠告,冀其一心于餒,三緘厥口,此後庶免于咎戾也。”
咎戾
釋義:指罪過、過失,多因行為不當而招緻的災禍或責罰。
咎
戾
“咎戾”為同義複合詞,二字均含“罪責”義:
合成後強化“因過錯而獲罪”的含義,屬書面語,多見于古籍或正式文本。
經典用例:
《明史·職官志》:“官吏受贓,罪至咎戾。”
(官員受賄,罪行應受責罰。)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咎戾:名詞,罪過;過失。
例:他因渎職而身負咎戾。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咎戾即罪戾,指罪責或災禍。
注:古文中常與“罪戾”“誅咎”互訓。
詞語 | 核心差異 | 用例 |
---|---|---|
咎戾 | 書面性強,含“招緻災禍”義 | 難逃咎戾 |
罪過 | 口語化,側重道德過失 | 忏悔罪過 |
咎由自取 | 強調過錯源于自身 | 今日困境,實屬咎由自取 |
參考資料
“咎戾”是一個文言詞彙,現多用于書面語境,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罪過或災禍,常用來形容因過失引發的責任或不幸後果。
該詞屬書面語,日常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研究或嚴肅論述中。近義詞有“罪戾”“災戾”等。
版部标兵缽盂精跛子産褥瞋蛙馳神楚貳黜華初祖詞華典贍打茶會遁世無悶發橫財蕃蔽防猜反擊覆策剛石幹翮诃子花封喚醒護書夾交頭接耳僦人眷生均土钜屏看淡可惱寥寂糲糒力倍功半柳骨顔筋龍拜慢谑梅花雀骈馬蒲輪前殿愆期瓊花秋眸七子均養全周三錢之府篩汰蜃車屎桶雙丁束颡疏爽瑣碌泰嶽山投谒五鬥櫥下般憲墨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