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書的意思、複書的詳細解釋
複書的解釋
1.答複來信;亦指回複的信。
詞語分解
- 複的解釋 複 (①複④復⑤複) ù 回去,返:反複。往複。 回答,回報:複命。複信。複仇。 還原,使如前:複舊。複婚。複職。光複。複辟。 再,重來:複習。複診。複審。複現。複議。 許多的,不是單一的:重(巒 )
- 書的解釋 書 (書) ū 成本的著作:書籍。書刊。書稿。書香。書卷氣(指在說話、作文、寫字、畫畫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讀書人的風格)。書生氣(指讀書人脫離實際的習氣)。 信:書信。書劄。書簡。書函。 文件:證書。說明
專業解析
複書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圍繞"回複"與"複現"展開,具體釋義可分為三方面:
一、動詞性用法
指以書面形式進行回複的行為。《漢語大詞典》第9卷釋為"答複來信",常見于古代公文與書信往來。例如《後漢書·張奂傳》載:"(奂)複書曰:'……'",這種用法強調對來信的正式回應過程。
二、名詞性用法
指代回複性文書本身。《辭源》修訂本指出其可指"複函"或"回帖",如明代沈德符《萬曆野獲編》所述"得複書千言",此處特指回信這一實體文本。
三、文獻學含義
在古籍整理中,該詞可指重複抄錄的文本副本。《中國古籍編撰史》收錄的版本學研究中,"複書"常指同一文獻的不同傳抄本,體現了文本傳播過程中的複制現象。
當代語言實踐中,前兩種用法仍保留在書面語及曆史研究領域,第三種含義則專用于文獻學研究範疇。詞義演變軌迹顯示,其核心語義從具體行為向抽象文本載體的延伸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複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曆史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可從以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 原始含義
最早見于《漢書·藝文志》,指勤奮學習的行為,如抄寫、翻閱書籍以增進知識。
- 演變含義
後逐漸衍生為“答複來信”或“回信”,成為古代書信往來的常用詞。例如《孔叢子·雜訓》中記載子思與門人通過書信交流,提到“複書”即指回信。
二、詳細解釋
- 作為動詞:指回複他人來信的動作,如《續資治通鑒》中宋仁宗命人“複書”回應外交事務。
- 作為名詞:指回複的信件本身,如《雜訓》中“遂為複書”即指寫成回信。
三、近義詞與用法
- 近義詞:回信、答函(同“覆書”)。
- 反義詞:去信、發函。
- 注意:現代漢語中“複書”使用較少,多被“回信”替代,但在古籍或正式文體中仍可見。
四、例句參考
- 宋代外交文書:“诏以右正言富弼為回謝國信使……複書曰……”(《續資治通鑒》)。
- 遼代蕭觀音曾于詩作後附“複書”七言絕句。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孔叢子》《續資治通鑒》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安恤敗國喪家班谕霸事博愛不存補足澄淨吃了老娘洗腳水沖鋒垂紫瑳磨打撲大秦寺颠簸飛動忿痛構辭龜蓍孩穉翯翯橫虐黃目尊毀龀虎頭燕額九伯九緎戢畏疾言倨色浚房竣事寇擾兩稅戶煉字眉棱嘔咐搒楚蟛螖子痞硬潛慮起磨青衣節級氣筒跂塗乞相取受屈滞傛華散台賞異稅息蜀江死籍思舊丘壇壝童孺脫褐違誤悟門習貫若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