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笑課的意思、笑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笑課的解釋

曲藝之一種。化裝相聲。一般由兩個演員化裝表演,用說笑話、滑稽問答、說唱等引起觀衆發笑。《人民日報》1965.6.11:“因為小歌劇、小話劇、小演唱、舞蹈、器樂演奏、好來寶、說書、笑課(帶化裝表演的雙人相聲)等等文藝形式,都是短小活潑,一兩個人最多五六個人就能演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笑課”是一種傳統的曲藝表演形式,屬于化裝相聲的範疇。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笑課”指由兩名演員通過化裝表演,結合笑話、滑稽問答、說唱等藝術形式,以逗樂觀衆為目的的曲藝類型。其特點在于短小活潑,表演形式靈活,通常隻需少量演員即可完成。

二、詞義構成

  1. “笑”的含義:指通過幽默内容引發觀衆發笑,體現表演的娛樂性。這與“笑”字本義中“露出愉快表情”和“譏嘲”的雙重含義相關(參考漢字解析)。
  2. “課”的特殊用法:此處并非指教學課程,而是借用“分段表演”或“特定藝術形式”的引申義,類似“說書”“好來寶”等傳統表演的命名方式。

三、曆史與實例

據《人民日報》1965年6月11日報道,笑課常與小歌劇、小話劇、器樂演奏等文藝形式同台演出,是20世紀中期活躍于舞台的民間藝術之一。

四、現代發展

目前該詞已較少使用,更多被“化裝相聲”“喜劇小品”等現代術語取代。其表演形式對當代喜劇藝術仍有一定影響。

提示:如需了解具體表演案例,可查閱1960年代《人民日報》相關文藝版塊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笑課的意思

笑課是一個漢字詞語,既有名詞又有動詞的雙重屬性。作為名詞時,笑課指的是學習如何笑的課程或教導笑的方式;作為動詞時,則表示學習或教導如何笑。

拆分部首和筆畫

笑課這個詞的部首是“言”字的下部分,可以拆分為“⺌”和“竹”,其中“⺌”是一個獨立的偏旁,表示口的部分,而“竹”則是一個常見的偏旁,表示竹子。

根據字形結構,笑課的筆畫數為8畫,依次是:豎、橫、撇、捺、橫、豎彎鈎、橫、豎。

來源與繁體

笑課這個詞最早可追溯到《李斯世說》一書中,“言笑之士,以為齊悌、割恩,百世之備也”這一句話中使用了“笑課”。後來在明代成化年間,笑課開始被用來指代教導笑聲的主題。

在繁體字中,笑課的寫法和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笑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一般采用“曲蜀”或“蜀型”書寫,即筆畫形狀較為圓潤,具有一種流暢的曲線美。

例句

1. 他報名參加了一期笑課,學會了如何用幽默的方式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2. 音樂課上,老師告訴同學們笑是最好的調節情緒的方法,于是大家都忍不住笑了起來。

組詞

1. 笑聲:指笑的聲音。

2. 笑容:指面部表情中帶有愉悅、歡樂的表情。

3. 笑話:指用于逗樂或引發笑聲的短小故事或段子。

近義詞

1. 笑臉

2. 笑眼

3. 笑貌

反義詞

1. 哭課

2. 憂課

3. 愁課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