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時間駐留。景,古“影”字。《文選·傅玄<雜詩>》:“良時無停景,北鬥忽低昂。” 呂向 注:“時之不停,夜忽已久。”
“停景”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íng jǐ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停景”意為時間駐留。這裡的“景”是古“影”字,指日影(古代以日影計時),因此“停景”可理解為時間停止流逝。
源自《文選·傅玄〈雜詩〉》:“良時無停景,北鬥忽低昂。”呂向注解:“時之不停,夜忽已久。”。詩句通過“停景”表達時光飛逝、無法駐留的感慨。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詩歌中,強調對時間流逝的哲學思考,例如:“人生短暫,良時無停景”。
部分現代解釋誤将“停景”理解為“停下欣賞景色”,但根據權威古籍和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等),其本義與時間相關,而非字面意義的“停止觀景”。
“停景”是一個古典詞彙,需結合文獻和字源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等古籍或權威詞典(如、3、6)。
停景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是⻊(辶)和景,共有11個筆畫。它是一個動詞,意思是停留、停止前進,形容景物在某一瞬間不再移動或改變。
停景一詞來源于《莊子·内篇·逍遙遊》:“彼娵訾之麗,若去若存,若存若亡。其或嗟呼!其俊乎!若渺若昙!若泚若\渼\!其或厲,若霾若\冕\!”這段話描述了人們對于景物改變的感受。這個詞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仍然寫作「停景」。
古代寫作中,停景在漢字中的寫法并沒有什麼變化。古人寫字一般使用毛筆,筆畫較為簡約,但拆分和意思都和現代一樣。
1. 太陽下山後,整個河畔一片停景,甯靜得讓人心曠神怡。
2. 他停下腳步,注視着停景,思考起人生的意義。
停泊、停息、停頓、停車、景色
靜止、停滞、停留
行進、流動、變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