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國學的意思、國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國學的解釋

(1).古代指國家設立的學校。《周禮·春官·樂師》:“樂師掌國學之政,以教國子小舞。”《宋書·臧焘徐廣傅隆傳贊》:“ 高祖 受命,議創國學。” 唐 韓愈 《窦公墓志銘》:“教誨於國學也,嚴以有禮,扶善遏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莊劚松》:“ 吉州 莊壽年 ,號 斸松 。 乾隆 初年,貢入國學。”參見“ 國子監 ”。

(2).指我國固有的文化、學術。 魯迅 《花邊文學·考場三丑》:“于是使文人學士大歎國學之衰落。” 胡適 《<國學季刊>發刊宣言》:“我們深信國學的将來,定能遠勝國學的過去。”參見“ 國故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體系的核心概念,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說為基礎,涵蓋兩漢經學、宋明理學、隋唐佛道思想,并延伸至詩詞、書畫、禮俗等領域的綜合性學問。《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定義為“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曆史學、考古學、文學、語言學等”。

從曆史沿革看,國學一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指國家設立的學校,清末學者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中将其重構為“一國固有之學問”,與“西學”形成對應概念。當代學者樓宇烈在《中國的品格》中強調,國學以“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為根基,注重“修己安人”的實踐智慧。

核心内容包括三大體系:

  1. 經學體系: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研究儒家倫理與政治哲學,如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對“格物緻知”的系統闡釋。
  2. 子學體系:涵蓋道家、法家、墨家等多元思想,如王弼注《道德經》提出的“以無為本”本體論。
  3. 考據訓诂:清代乾嘉學派通過《說文解字注》等著作,建立文字、音韻、訓诂的研究範式。

現代國學發展呈現學科交叉趨勢,如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将甲骨文研究與數字技術結合,國家圖書館《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工程對古籍進行當代诠釋。這種既保持傳統内核又融合現代方法的研究路徑,使國學成為理解中華文明基因的重要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與學術的統稱,其内涵可從以下五個方面綜合闡釋:

一、定義與起源

國學是中華文明數千年積累的智慧體系,涵蓋哲學、史學、文學、藝術等傳統學科,核心是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該概念形成于清末民初,為應對西學東漸,張之洞等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主張,将本土學問統稱為"國學"。

二、曆史演變

  1. 古代含義:原指國家設立的官學機構,如周代國子學、明代國子監
  2. 現代轉型:20世紀後演變為與西學對應的傳統文化總稱,包含先秦至明清的完整學術體系

三、核心構成

包含三大知識體系:

四、學科範疇

覆蓋10大領域:

  1. 哲學(諸子思想)
  2. 史學(二十四史)
  3. 文學(詩詞小說)
  4. 藝術(書畫音樂)
  5. 醫學(中醫理論)
  6. 農學(傳統農技)
  7. 術數(易經占卜)
  8. 禮制(典章禮儀)
  9. 政治(治國方略)
  10. 經濟(古代財賦) (源自)

五、現代價值

作為民族精神載體,既包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處世哲學,也蘊含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的世界觀。當前學術界對其定義仍有讨論,但普遍認同其核心是傳承中華文明精髓,構建文化認同的重要紐帶。

注:完整學科細分可參考《周禮》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及四庫全書(經、史、子、集)分類體系。

别人正在浏覽...

哀狖安順市安提戈涅報社斌蔚不正擦掌磨拳長家嘲嗤稱伏趁夥打劫充忍沖素傳位詞素徂晖單人獨馬倒述等離子态凋瘵丁步地下建築物豆蔻年華頓口拙腮二季方天戟仿効仿行拊拍付型服妖耕戰奸怪簡翰鑒燧尖團擠訛頭金螭駿龐劇易靈士另樣買陂塘沒幹命事抛戈棄甲起富權奸軟設備上風官司懾畏守墨手無縛雞之力疏澁屯達挽道頑涎晚鐘五鬥折腰席篾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