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窮困饑餓。亦指窮困饑餓之人。《後漢書·趙典傳》:“遭歲大饑,散家糧以賑窮餓,所活萬餘人。” 唐 韓愈 《合江亭》詩:“中丞黜兇邪,天子閔窮餓。” 宋 文天祥 《<指南錄>後序》:“窮餓無聊,追購又急。”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緒言:“或******思夫之夜哭,或孤子窮餓之長啼。”
“窮餓”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窮”(指經濟困窘)和“餓”(饑餓)組成,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指窮困饑餓的狀态,也可代指處于這種困境中的人。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用于描述因貧困導緻的生存危機,具有強烈的現實批判意味。例如:
2. 詞義延伸
除了字面意義,還隱含社會階層的不公。如韓愈詩句“天子闵窮餓”,通過帝王對貧民的憐憫,側面反映社會矛盾();康有為《大同書》用“孤子窮餓”批判舊社會的苦難()。
3. 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窮餓”,多出現在曆史文獻解讀或文學創作中,用于強調極端貧困狀态。例如描述饑荒、戰亂等場景時,可借該詞增強語境厚重感。
提示:若需進一步分析該詞在古代漢語中的語法結構或更多典籍用例,可參考辭書類工具()。
窮餓是指貧困和饑餓的狀态。窮指貧困、沒有財富;餓指食欲不能得到滿足。
窮餓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窮餓的來源:窮餓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魯頌》中,指的是貧窮困苦和饑餓挨餓。
窮餓的繁體字:窮餓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穒飴
窮餓的例句:
窮餓的組詞:
窮餓的近義詞:
窮餓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