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 胡蜨 ”。同“ 蝴蝶 ”。昆蟲名。《莊子·齊物論》:“昔者 莊周 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晉 張協 《雜詩》之八:“借問此何時,胡蝶飛南園。”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指瑕》:“ 陳思 之文,羣才之俊也,而《武帝誄》雲‘尊靈永蟄’,《明帝頌》雲‘聖體浮輕’,浮輕有似於胡蝶,永蟄頗疑於昆蟲,施之尊極,豈其當乎?” 唐 劉滄 《經古行宮》詩:“胡蝶翅翻殘露滴,子規聲盡野煙深。” 宋 蘇轼 《作詩寄王晉卿》:“北城寒食煙火微,落花胡蜨作團飛。”
(2).蜻蜓的别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蜻蛉,一名青亭,一名胡蝶。”一本作“ 蝴蝶 ”,并同。
“胡蝶”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同“蝴蝶”
指鱗翅目昆蟲,翅膀寬大、色彩鮮豔,常在白天活動。該詞是“蝴蝶”的舊稱或異體寫法,常見于古籍中。例如《莊子·齊物論》中“莊周夢為胡蝶”的典故,即以“胡蝶”代指蝴蝶。
蜻蜓的别名(古義)
在部分古代文獻中,“胡蝶”也指蜻蜓,如晉代崔豹《古今注》提到“蜻蛉,一名胡蝶”。但這一用法現代已較少見。
若需進一步了解生物學分類或文學典故細節,可參考古籍《莊子》或昆蟲學相關文獻。
胡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胡(hú)和蝶(dié)。
胡的部首是月,總共有9畫;蝶的部首是虍,總共有15畫。拆分胡、蝶兩個字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個詞的含義。
胡蝶是一個比喻性的詞語,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的形容詞語“胡蝶”。在小說中,胡蝶是林黛玉的代表性形象,形容她的多變和不羁。後來,胡蝶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指代那些情感多變,喜歡自由自在生活的女子。
胡蝶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胡蝶」。
在古代漢字中,胡的寫法有很多種,如「胡」、「忽」、「壺」等。蝶的古代漢字寫法有「蜨」、「疔」等。在現代漢字中,胡的寫法為「胡」,蝶的寫法為「蝶」。
以下是胡蝶的例句:
1. 她像一隻胡蝶般飛舞在舞台上。
2. 那個女孩總是變化莫測,真是一隻胡蝶。
胡蝶的組詞可以有:胡蝶犬、胡蝶蘭、胡蝶效應等。
近義詞可以有:風花雪月、輕浮。
反義詞可以有:深情厚意、堅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