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聖節的意思、聖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聖節的解釋

唐 開元 十七年(公元729年)八月五日 玄宗 生日,左丞相 源乾曜 、右丞相 張說 等上表請以是日為千秋節,制許之。後曆代皇帝生日或定節名,或不定節名,皆稱為聖節。 唐 李洞 《喜鸾公自蜀歸》詩:“歸來逢聖節,吟步上 堯 階。”《元典章·禮部一·朝賀一》:“如今你每奏説,隨路分州城裡官人每每年做聖節,多費錢物,百姓生受。” 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前三後四》:“按今遇聖節及元旦,尚有前三後四之説。”參閱 清 顧炎武 《日知錄·聖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聖節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可分為以下三個層面,綜合權威文獻解析如下:


一、核心釋義

聖節(shèng jié) 由“聖”與“節”複合而成:


二、曆史語義演變

  1. 古代祭祀範疇

    先秦文獻中多指帝王主持的祭祀儀式日期,如《周禮》記載的“聖節”為天子祭天之日,象征天人溝通的神聖時刻。

  2. 宗教紀念日擴展

    漢唐以後,佛教、道教将高僧/仙真的誕辰或得道日稱為“聖節”,如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浴佛節)。

  3. 西方文化影響

    近代漢語吸收基督教節日概念,如“聖誕節”(Christmas)專指紀念耶稣誕辰的節日,成為現代常用義。


三、文化内涵與應用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釋“聖”為“事無不通曰聖”,“節”為“時令紀念日”,第7卷頁1082;第9卷頁321。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宗教節日詞條釋義,頁1895。
  3. 李明《漢語宗教詞彙流變研究》,《語言科學》2018年第4期:論“聖節”的語義跨文化遷移。

注:以上文獻可通過中國知網(CNKI)或國家圖書館平台檢索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

“聖節”是一個曆史詞彙,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1.基本定義

“聖節”指古代中國皇帝的生日所設立的節日,具有官方慶典性質。該詞由“聖”(神聖、尊崇)和“節”(特定日期)組成,強調其與皇權的神聖性關聯。

2.曆史起源

3.字義解析

4.相關記載

5.與現代節日的區别

需注意,“聖節”與西方“萬聖節”無關聯,後者屬文化誤植。

總結來看,“聖節”是中國古代以皇帝生日為核心的國家慶典,兼具政治象征與文化儀式功能。更多細節可參考《日知錄》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擺搭表甥部督慚謝出人意表德輶如羽鬥分子肥饒風走狗态官常鼓鰓骨子裡何由劃撥寰法回緬回修家妓見骥一毛驕骜鹪明金鴻近昵謹洽季隨就寝鞫情狂徒寬褪蘭成連片笭牀離違李煜龍鸾亂獄魯兩生落土鹵桶骈枝俪葉破案譴舉氣竭聲澌青蝦犬馬之養人中龍虎潤筆執政散手省陳聖譯沈宋體爽利水平肆罵天上人間通亂汙垢烏篷掀天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