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顯貴者所居之裡。 南朝 梁 庾肩吾 《謝東宮賜宅啟》:“來歸高裡,翻成侍封之門;夜坐書臺,非復通燈之壁。”
(2).山名。在 山東省 泰安市 西南,為 泰山 之支阜。《史記·封禅書》:“上親禪 高裡 ,祠後土。”
從漢語詞典學角度考察,“高裡”一詞具有以下詳細釋義,主要依據權威典籍記載與現代用法:
指郊外的高地或山陵,屬古語詞。
出處:
《漢語大詞典》(第12卷第103頁)收錄該義項,釋為“高顯之處;山陵”。例如《楚辭·劉向〈九歎·遠遊〉》有“陵高裡以極遊兮”之句,其中“高裡”即指高峻之地。此用法現代漢語已基本消亡,僅存于古籍文獻中。
指中國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下轄鎮——高裡鎮。
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辭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修訂版)明确标注“高裡鎮”為蘭陵縣行政單位,屬魯南地區重要集鎮,以農業與商貿為主要産業。
作為複姓“高裡氏”的組成部分,源于少數民族漢化姓氏。
考據:
《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中華書局,2010年)記載,“高裡氏”為鮮卑族拓跋部後裔姓氏,北魏時期隨民族融合逐漸改為單姓“高”或“裡”,現代已罕見此複姓。
部分使用者易将“高裡”誤作“蒿裡”(指墓地、陰間,如《蒿裡行》詩名),二者雖音近但語義迥異,需嚴格區分。
綜合來源:
釋義一援引《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釋義二(地名)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名辭典》;
釋義二(姓氏)參考《中華姓氏源流大辭典》;
混淆辨析基于《古漢語同義詞辨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高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指古代顯赫貴族或高官居住的裡巷。這一用法最早見于南朝梁代文學家庾肩吾的《謝東宮賜宅啟》:“來歸高裡,翻成侍封之門;夜坐書台,非複通燈之壁。”。文中通過“高裡”表達對賜宅之地的尊貴屬性的描述。
位于山東省泰安市西南,是泰山的支阜,古稱“高裡山”,漢代後逐漸演變為“蒿裡山”。據《史記·封禅書》記載,漢武帝曾在此祭祀後土:“上親禅高裡,祠後土。”。此山在曆史上與泰山共同構成古代帝王封禅的重要場所。
部分非權威資料(如、4)提到“高裡”可能指河南地名或計量單位,但缺乏可靠文獻佐證,建議以權威釋義為準。
八鬥之才敗衲般爵報馬變幻無常鼻端比肩疊踵比況筆頭兒不以人廢言骖服喘喘刀镮盜蹤二流乏餓飛矛風雞鳳女扶牆摸壁葛帶哥德巴赫猜想果意顧兔惠允谫識髻叢經濟規律金人之緘近日開國大典坑塹克厭誇矜拉丁美洲冷手厲精爲治臨觞龍符螺黛破丢不落悭悋奇車棋輸先着群謗殺雞儆猴歃盟慴畏失恃樹君隨風條案跳進黃河洗不清推求猥朝侯屋裡的無所適從無益暹國惜毫厘失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