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显贵者所居之里。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东宫赐宅启》:“来归高里,翻成侍封之门;夜坐书臺,非復通灯之壁。”
(2).山名。在 山东省 泰安市 西南,为 泰山 之支阜。《史记·封禅书》:“上亲禪 高里 ,祠后土。”
从汉语词典学角度考察,“高里”一词具有以下详细释义,主要依据权威典籍记载与现代用法:
指郊外的高地或山陵,属古语词。
出处:
《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103页)收录该义项,释为“高显之处;山陵”。例如《楚辞·刘向〈九叹·远游〉》有“陵高里以极游兮”之句,其中“高里”即指高峻之地。此用法现代汉语已基本消亡,仅存于古籍文献中。
指中国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下辖镇——高里镇。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商务印书馆,2018年修订版)明确标注“高里镇”为兰陵县行政单位,属鲁南地区重要集镇,以农业与商贸为主要产业。
作为复姓“高里氏”的组成部分,源于少数民族汉化姓氏。
考据:
《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中华书局,2010年)记载,“高里氏”为鲜卑族拓跋部后裔姓氏,北魏时期随民族融合逐渐改为单姓“高”或“里”,现代已罕见此复姓。
部分使用者易将“高里”误作“蒿里”(指墓地、阴间,如《蒿里行》诗名),二者虽音近但语义迥异,需严格区分。
综合来源:
释义一援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释义二(地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辞典》;
释义二(姓氏)参考《中华姓氏源流大辞典》;
混淆辨析基于《古汉语同义词辨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高里”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主要包含以下两种解释:
指古代显赫贵族或高官居住的里巷。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南朝梁代文学家庾肩吾的《谢东宫赐宅启》:“来归高里,翻成侍封之门;夜坐书台,非复通灯之壁。”。文中通过“高里”表达对赐宅之地的尊贵属性的描述。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西南,是泰山的支阜,古称“高里山”,汉代后逐渐演变为“蒿里山”。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曾在此祭祀后土:“上亲禅高里,祠后土。”。此山在历史上与泰山共同构成古代帝王封禅的重要场所。
部分非权威资料(如、4)提到“高里”可能指河南地名或计量单位,但缺乏可靠文献佐证,建议以权威释义为准。
闇戆暗经按责阿毗达磨北海术词余宕挨弹路叨位登举顶搭鼎鬲断约公畴狗走狐淫怪责寒青汉阴诮和和黄罗衫欢眷唤质隳慢僭词校点焦尾琴佳侠甲字库惊皇失措净火客房科刑令人瞩目流僈率事瞒隐没笼头的马羃历内身破家竭産千万全员蛇莓生姜市声双飞翼贪官污吏逃世天造地设土豪金外罗城腕钏顽徒挖云微尰闲飰向事县侯晓晕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