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盜賊的蹤迹。 清 恽敬 《廣西按察使朱公神道碑銘》:“ 鐵布 非反者,然為惡不已,且移軍至,奈何?其不為惡知盜蹤者速來首!” 清 秦鑅 《歸州紀事詩》:“筮神蔔吉知盜蹤,遣卒分拿限時刻。”
“盜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盜賊的蹤迹,也用于形容犯罪行為的迹象。該詞由“盜”(盜賊)和“蹤”(蹤迹)組合而成,字面意義即“盜賊留下的行迹”。
詳細解釋與用法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盜蹤”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文學或曆史文獻中,強調對犯罪行為的追蹤或偵查。例如:“警方根據盜蹤迅速鎖定嫌疑人。”
該詞核心含義明确,側重描述盜賊活動的痕迹或犯罪迹象,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引申義。
《盜蹤》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盜竊、偷盜的行為和痕迹。盜蹤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詞語,分别是“盜”和“蹤”。
根據《康熙字典》,盜的部首是皿,總筆畫數為11畫;蹤的部首是足,總筆畫數為15畫。
《盜蹤》一詞源于古代漢語,具有悠久的曆史。在古代社會,盜竊是一種違法行為,而蹤迹則是指犯罪留下的線索和痕迹。因此,将這兩個詞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盜蹤”的概念。
《盜蹤》的繁體字為「盜蹤」。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過去的寫法将盜的偏旁寫作“刀”,蹤的偏旁寫作“步”。
1. 警方正在調查這起盜蹤案。
2. 通過調查,找到了盜蹤的線索。
3. 他留下的盜蹤讓警方能夠追蹤到他的行蹤。
1. 盜竊:指盜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2. 蹤迹:指留下的行蹤、痕迹。
3. 盜賊:指從事盜竊活動的人。
4. 盜案:指盜竊案件。
1. 盜取:指偷竊、盜竊。
2. 竊賊:指以偷竊為生的人。
3. 行蹤:指人的行動軌迹。
1. 守序:指秩序井然、服從規則。
2. 正直:指遵守法律法規、做正當行為。
3. 行迹:指正常的行動軌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