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大典的意思、開國大典的詳細解釋
開國大典的解釋
油畫。董希文作。畫面為1949年10月1日毛6*澤6*東主席在北京*********城樓上莊嚴宣布************共和國成立時的情景。毛6*澤6*東手持講演稿居中,左側有周6*恩6*來、朱6*德、劉6*少6*奇、*********等黨和************人,右側可見*********廣場上舉着紅旗的人群。
詞語分解
- 開國的解釋 創建國家開國元勳詳細解釋.古代指建立諸侯國。《後漢書·李固傳》:“至於裂土開國,實乖舊典。”參見“ 開國承家 ”。.泛指建立新的國家。 晉 左思 《魏都賦》:“而是 有魏 開國之日,締構之初,萬邑
- 大典的解釋 ∶重要的典籍 ∶國家重要的典章、法令 ∶盛大隆重的典禮開國大典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魯迅《祝福》詳細解釋.重要的典籍。《後漢書·鄭玄傳論》:“ 鄭玄 括囊大典,網羅衆家。” 金 王若虛 《論語辨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開國大典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開國大典”的詞語解釋如下:
詞語構成
- 開國:指建立新的國家(“開”為創建、成立,“國”指國家)。
- 大典:指規模宏大、莊嚴隆重的儀式(“典”即典禮)。
- 合義:創建國家時舉行的重大典禮。
曆史事件
- 時間與地點
1949年10月1日15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持續至21時結束。
- 核心内容
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并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 參與人物
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約30萬軍民參與。
曆史意義
- 國家象征:标志着中國結束百年被侵略曆史,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
- 節日淵源:10月1日由此定為國慶節,成為國家重要紀念日。
- 文化影響:董希文的油畫《開國大典》定格了這一曆史場景,成為經典藝術作品。
延伸說明
- 詞語用法:現多用于描述國家成立時的标志性典禮,也可比喻其他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的重大活動(如“科技界的開國大典”)。
- 教學關聯:該詞常見于語文課文《開國大典》,通過描寫典禮盛況展現新中國成立的曆史意義。
以上信息綜合了詞語本義、曆史背景及文化影響。如需更完整内容,可參考(百科詞條)或(曆史背景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開國大典
《開國大典》是指中國新建立的國家舉行的一種盛大的開國慶典活動。它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新起點和新開端,标志着國家的獨立和新的發展階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開(立刀)國(口心大冂)大(一人)典(八巾)
來源:《開國大典》一詞的出現可追溯到1949年************共和國的成立之時。這一詞彙體現了國家的開創性,莊嚴性以及曆史性的重大事件。
繁體:開國大典
古時候漢字寫法:開國大典
例句:莊嚴的開國大典儀式令人振奮。
組詞:開國、國典、慶典、舉行、莊嚴、盛大
近義詞:建國典禮、國慶典禮
反義詞:滅國大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