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utstanding] 有出衆的才能、成就(傑出的戰士)
(1).才能、成就出衆。《後漢書·徐稺傳》:“至於 稺 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傑出,宜當為先。” 唐 司空圖 《與王駕評詩書》:“國初,主上好文雅,風流特盛。 沉 、 宋 始興之後,傑出於 江寧 ,宏肆於 李 、 杜 ,極矣!”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三官保》:“雖然,京師之大如海,豈無傑出之士?惜我輩未遇。” 瞿秋白 《亂彈·談談‘三人行’》:“ 茅盾 在現在的一般作家之中,不能夠不說是傑出的。” 柳青 《創業史》第一部第二七章:“不識字的人民群衆裡,有多少傑出人物啊!”
(2).指同類中出色的物品。 清 李漁 《閑情偶寄·飲馔》:“菜類甚多,其傑出者則數黃芽。”
(3).特出;高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河 中竦石傑出,勢連襄陸。” 明 劉基 《青蘿山房歌寄宋景濂》:“ 仙華 傑出最怪異,望之如雲浮太空。” 清 姚瑩 《遊榄山記》:“樓宇傑出,繞屋芭蕉徑丈。”
“傑出”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jié chū,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才能或成就出衆
指人在某領域表現卓越,超過一般水平。例如:“李達是近現代中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英文對應詞為outstanding 或illustrious。
古代用法擴展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詳細引文,可查閱上述來源。
傑出是一個形容詞,形容一個人或物在某方面具有極高的才能、成就或特征,超越他人,非常優秀,值得欽佩或稱贊。
傑字共有6畫,從左到右依次由木和灬兩個部首組成。
傑字起源于古代漢字,據考古學家研究發現,傑字最早可以追溯到戰國時期。源于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含義,傑字表達了具有突出才華和出衆品德的意思。
繁體字“傑”是傑字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相較于簡化字“傑”,繁體字保留了更多的筆畫和字形變化。
在古代,傑字的字形還有一些變化。它的上方有一個小短橫,類似于人物站立時頭上的髮髻。這種古代漢字寫法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傑出才能的理解。
他在音樂領域取得了傑出的成就,成為了一名國際知名的鋼琴家。
傑出的組詞有:傑出人才、傑出成就、傑出事迹、傑出學者。
傑出的近義詞有:卓越、超凡、出類拔萃。
傑出的反義詞有:平庸、普通、低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