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槁伏的意思、槁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槁伏的解釋

謂窮居,隱居。 清 魏源 《<聖武記>序》:“人見其材雲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於灌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槁伏”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gǎo fú,注音為ㄍㄠˇ ㄈㄨˊ,其含義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字義解析

  1. 槁(gǎo):本義為“枯幹”,如“槁木”指枯朽的樹木,引申為衰敗、困頓的狀态。
  2. 伏(fú):有“隱藏”“蟄伏”之意,如“潛伏”“伏擊”等。組合後,“槁伏”通過意象疊加,生動地描繪出因貧困或避世而深居簡出的狀态、。

應用與語境


示例擴展

清代魏源的用例表明,“槁伏”常與自然景物(如“灌莽”)結合,暗含對現實的不滿或對隱逸生活的選擇。例如:“其人雖槁伏山林,志猶未泯。”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例句,可參考《聖武記》等古籍或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槁伏這個詞是形容植物或木材因幹燥而枯萎、失去生命力的意思。它是由“木”和“not”兩個部首組成,其中“木”表示與植物相關,而“not”表示否定或失去。槁伏在漢字中的筆畫數為11畫。 槁伏一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孟子·盡心上》一書中。在繁體字中,槁伏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代漢字中的槁伏寫作 “槀伏”,它的意思和現代的槁伏相同。這種寫法在古代文獻中常見。 以下是一個關于槁伏的例句:由于幹旱的天氣,花園裡的植物變得槁伏了。 與槁伏相關的組詞有槁木、槁枝等,它們都形容幹燥而無生機的植物。 槁伏的近義詞是枯萎,它們都表示植物失去活力和生命力。反義詞則是繁茂,它表示植物生長茂盛、充滿生機。 希望這些回答能幫到你!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