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禁閉。 唐 呂岩 《步蟾宮》詞:“捉得金精牢閉錮,煉甲庚,要生龍虎。”
(2).指風氣不開通。 黃中黃 《沉荩》第二章:“戊戌以前, 湘 中無所謂新黨也。乙丙之交,閉錮不通,其稍習古文詩詞,以酒食相徵逐者,則號曰名士。”
閉锢(bì gù)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閉”與“锢”兩個語素構成,其核心含義指封閉、阻塞或禁锢,強調事物被嚴密隔絕或失去流動性的狀态。以下從語義、用法及引申義分述:
物理層面的封閉
指物體或空間被完全封鎖,無法流通。如管道、門窗等被堵塞或焊死。
例: “地下水道閉锢,污水無法排出。”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第7卷,商務印書館,2012年。
社會與思想的禁锢
引申指制度、觀念對人的束縛,或階層流動的停滞。
例: “科舉制度雖為選才,然寒門仍多閉锢。”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05年。
《說文解字》釋為“阖門也”,本義為關門,引申為隔絕、結束(如“閉關”)。
《說文》注“鑄塞也”,原指熔鑄金屬填補縫隙,後泛指堅固封閉(如“禁锢”)。
二者結合強化了“徹底封閉”的語義。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影印本。
“民之賣僮者……閉锢而無出。” 指奴婢買賣中被禁锢不得脫身。
“血脈閉锢。” 形容人體氣血阻塞不通。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如:
來源:《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注:鍊接有效性需實時驗證,若失效請參考紙質文獻。)
“閉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詳細解釋:
指物理上的封閉或限制,常用于描述對人或事物的嚴密關押。例如唐代呂岩在《步蟾宮》中寫道:“捉得金精牢閉錮,煉甲庚,要生龍虎”,這裡的“閉锢”強調将“金精”牢牢封閉。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體現對事物或力量的束縛。
用于形容社會風氣或觀念的封閉保守。如黃中黃在《沈荩》中提到,戊戌變法前的湖南“閉锢不通”,指當時社會氛圍僵化,缺乏開放思想。這種含義常見于曆史或社會評論中,強調環境或文化的局限性。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漢典()、詩詞古文網()等來源。
傲骨嶙嶙巴爾幹半島白銅捭棁八郤閉路草具錯筍放陳風竿畊夫瓜仁漢碑額憨頑合成詞黑色金屬紅蟹花花太歲壞陵黃皮刮瘦畫十字卉犬斛薛駕跨接待室急灘連棒淩脅賣零工夫末事默牖偏盲迫暮撲扇淺略妾婦窮遠燃臍鋭澤撒撒砂顆繩愆糾違省訾時情釋事手剙霜銳束牛腰豎儒術蓺泰平貪幸體緻頽影違距無平不陂,無往不複向非邪慝析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