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厲的意思、郡厲的詳細解釋
郡厲的解釋
舊時謂府州設壇祭祀本境内無人祭祀的鬼神。詳“ 邑厲 ”。
詞語分解
- 郡的解釋 郡 ù 古代行政區域,中國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郡縣。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厲的解釋 厲 (厲) ì 嚴格:厲禁(a.列隊警戒;b.嚴厲的禁令)。厲行(妌 )節約。 嚴肅:嚴厲。聲色俱厲。 兇猛:厲害。雷厲風行。色厲内荏。 磨,使鋒利:厲兵秣馬。再接再厲。 古同“疠”、“癞”,惡瘡。
專業解析
郡厲是中國古代祭祀制度中專指府、州、郡一級地方官府主持的厲祭活動,旨在安撫境内無祀的孤魂野鬼,維護地方安甯。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核心定義與字源
二、祭祀形式與典制依據
-
儀式規制
據《周禮·春官》記載,西周已設“泰厲”“公厲”等國家級厲祭,後世地方官府承其制。明代定制:
各府、州、縣設“郡厲壇”于城北郊,每年清明、中元、十月朔日由地方官主祭,祭文載于《大明會典》。
(來源:《明史·禮志四》)
-
祭祀對象
合祭境内三類亡魂:
- 因戰亂、災荒橫死者
- 無後代祭祀的孤魂
- 未獲安葬的流亡屍骨
(來源:清《欽定大清通禮·卷十六》)
三、曆史功能與社會意義
- 維穩功能:古人認為厲鬼作祟會導緻瘟疫災異(如《左傳》載“鬼有所歸,乃不為厲”),官府通過祭祀安撫亡魂,減少民間恐慌。
- 道德教化:宣揚“仁政”思想,如清代方志載“祭厲以恤無辜,仁政之施也”(《乾隆·蘇州府志·祀典》)。
- 禮制延伸:與“城隍”信仰結合,形成“先祭城隍發牒,再至厲壇施食”的聯動儀式,強化官方對幽冥秩序的象征性管理。
四、文獻佐證與演變
- 最早典制:《周禮·春官·大宗伯》載“天子祭泰厲,諸侯祭公厲,大夫祭族厲”,為層級化厲祭雛形。
- 明代定制:洪武三年(1370年)诏令全國府州縣設壇祭厲,載于《明實錄·太祖卷》。
- 清代延續:雍正《欽定壇廟程式》規定“府稱郡厲壇,州稱州厲壇,縣稱邑厲壇”,清末隨禮制改革漸衰。
參考資料:
-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 《明史·禮志》(中華書局)
- 《欽定大清通禮》(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地方志案例:《乾隆·蘇州府志》卷二十六·壇廟祠宇
網絡擴展解釋
“郡厲”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的解釋,需結合不同來源進行辨析:
一、主流解釋(祭祀相關)
根據、、等權威來源,“郡厲”指古代府州為境内無人祭祀的鬼神設立的祭祀儀式。具體特點包括:
- 祭祀對象:無主孤魂或未受供奉的鬼神;
- 儀式形式:由地方政府設壇祭祀,與“邑厲”(縣級同類祭祀)形成層級區分;
- 社會功能:體現古代“敬鬼神而遠之”的傳統,兼具安撫亡靈和維護地方安甯的意圖。
二、其他解釋(治理相關)
提到該詞被解釋為“郡縣官吏嚴厲治理”,但此說法與其他來源差異較大,可能屬于對詞語的引申或誤用。需注意語境區分,避免混淆。
補充說明
- 詞源構成:“郡”為古代行政區劃(高于縣),“厲”本義含“惡鬼”或“嚴厲”雙重含義,此處取前者;
- 相關概念:可與“邑厲”“族厲”對比,三者分别對應府州、縣、家族層級的祭祀活動。
建議在具體文獻中結合上下文判斷詞義,優先參考《漢典》等傳統辭書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襃禅冰谿澄浃車轶蚩尤神傳胪丹腦電熱器鵰喙帝坐東家孔子恩煦分風劈流風步鳳凰琴佛事腐棄俯仰一世拊膺工作間耇造鬼臉錢橫無忌憚呼稱活跳跳兼日笄纚精強寄學口疳褲管骊母流羽錄制冒牌逆耳清近棄靸汝窯三摩缽提三年化碧生卉生死觀聲言勢降世年水線斯翬碎骨粉屍鎖鎖挑鬭頭房忘飡萬家之侯危獨委迤詳革相縣顯沒仙人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