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槁伏的意思、槁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槁伏的解释

谓穷居,隐居。 清 魏源 《<圣武记>序》:“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於灌莽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槁伏(gǎo f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字源与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1. 本义指草木枯干,引申为干枯、枯萎的状态。《说文解字》释为“木枯也”,如《孟子·公孙丑上》“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2. 原意为俯身趴卧,引申为隐藏、屈服,如《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二、复合词释义

槁伏 形容物体干枯萎缩、蜷伏不起的状态,常用于描写生物因失去生机而萎靡蜷缩的样子。例如:

“秋日旱甚,草木皆槁伏于地。” ——形容草木因干旱枯萎而贴伏地面。

三、文献例证

  1. 古汉语用例

    清代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载:“兽饥则槁伏,鸟倦则垂翅。” 此处以“槁伏”描绘野兽饥饿时萎靡蜷缩之态。

  2. 近义词对比
    • 枯伏:侧重干枯状态(如“禾苗枯伏”)。
    • 僵伏:强调僵硬不动(如“冻僵伏地”)。

四、权威参考来源

释义综合自以下文献: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在线链接,建议查阅纸质或权威数据库版本以验证例句。)

网络扩展解释

“槁伏”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gǎo fú,注音为ㄍㄠˇ ㄈㄨˊ,其含义可综合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字义解析

  1. 槁(gǎo):本义为“枯干”,如“槁木”指枯朽的树木,引申为衰败、困顿的状态。
  2. 伏(fú):有“隐藏”“蛰伏”之意,如“潜伏”“伏击”等。组合后,“槁伏”通过意象叠加,生动地描绘出因贫困或避世而深居简出的状态、。

应用与语境


示例扩展

清代魏源的用例表明,“槁伏”常与自然景物(如“灌莽”)结合,暗含对现实的不满或对隐逸生活的选择。例如:“其人虽槁伏山林,志犹未泯。”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圣武记》等古籍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哀诉阿主鼻钩不宣而战忏拔春景淡客道同大字碉堡耳耳法友忿忮高躔构逆盥浴含孕号件欢忱昏聩剪叶交浃饥苦惊急镜屏九节鞭九叩酒米圆拘挛儿隽功康韶课制夸讲困吝狼伉力父令典柳烟花雾轮竿锣经迷惑难道内反裴回朴遬千生万死情文柔懦寡断肉香炉山寨时暗筮日汰拣爣阆天高地厚万枢遐凝贤喆小虢